或许,在孟达看来,刘封既为螟蛉之子,胸中定有阴郁之气。
本以嫡子身份被刘备收为儿子,本当位居嗣子,后为储君,却因阿斗的降生失去了一切。
此等天壤之别,常人焉能甘心?
故孟达揣度,此时刘封心中一定积满了不甘与怨气。
诚然,当年刚知阿斗降生时,刘封的确消沉颓丧过一阵。
但随着刘备平衡婚事,用换嫁儿女的方式,将关羽爱女关银屏嫁给了他。
这份看重,早已驱散刘封胸中郁垒。
复经徐庶点拨、苍梧领兵历练,兼之孙乾悉心开导,刘封早已明白刘备的难处和苦心。
今时今日的他,唯念斩将杀敌、建功立业,断不肯落于关平之后。
更何况,孟达还算错了最关键的一点:
即便刘封真有怨气与不满,他也绝非那等会为一己之私投敌叛变的人。
所以,当刘封举枪杀来的时候,孟达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但他毕竟久经沙场,堪称一员猛将。
仓促间,举刀迎敌。
可谁知,仅三个回合,孟达就察觉出眼前的这个小将的武艺远胜自己。
孟达不是个喜欢拼命的人。
更何况,他亦未尝没有后手。
见势头不对,立刻掉头领亲兵向南而逃。
刘封正欲追击,斩其立功,却闻马良高呼:“公子,不可恋战,当依旧计。”
刘封猛地勒住缰绳,胯下战马人立而起,一声长嘶后驻足。
他望着孟达远去的方向,心中惶思“差点冲动”,终究是没有再追。
孟达本已在南路隘口布好了伏兵,只待刘封追来便瓮中捉鳖。此刻见刘封勒马停驻,他也只得暂时收住脚步,心中暗自盘算:这刘封今日竟如此警醒,该用什么法子,才能诱他入我埋伏之中?
念及此,他亦勒马停住,转身高呼:“大公子,何以不随我而来?莫非不信孟达乎?”
战场之上,两军敌对。
他这句话说得就有些暧昧了。
让人听起来,就好像两人有什么不便直言的约定一样。
那是因为孟达算准了一点。
刘封身旁一定有刘备安插的眼线。
他们随刘封征战沙场,亦会关注刘封的一举一动。
疆场之上,若与敌将有私通之嫌,于刘备麾下本就身份敏感的刘封而言,只会令其更陷猜忌之地。
当猜忌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刘封便只剩两条路可走。
要么被刘备杀掉,要么投奔大魏,享受荣华富贵。
这就是孟达的目的。
然而,他还是小看了刘封。
于苍梧主政数年的刘封,早非青涩少年。
他处事愈发老练,应对变局时反应迅疾,更懂洞察人心。
故而,在孟达喊出这句话时,刘封就已猜到了他的用意。
那么,他该如何应对?
或当众厉声驳斥,划清敌我界限。
或以军令回应,将话题引回战局。
亦或者反将一军,借孟达的话质问其叛主之举。
都没有。
刘封闻其言,竟抬手高拱一礼,对孟达高声道:“蒙兄手下留情,封岂肯再连累将军?今日便在此谢过!”
说罢,一挥长枪,朝西一指:“撤!”
“哎???”
孟达一怔,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刘封所言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