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将于赛达斯诞生的智慧生命,其最核心、最纯粹的本质——“灵魂之核”,都源自这片无垠的意识之海。
而在生命走到尽头,躯壳腐朽之后,灵魂也必将遵循某种宇宙法则的牵引,归返于此,完成一个轮回。
但利亚通过梦境的观察,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个关键设定:正常情况下,影界中应只存在纯净的、无意识的“灵魂之核”。
灵魂之核,唯有与物质世界的躯体相结合,才会孕育出真正的、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
而当生命逝去,灵魂将携带着一生积累的、庞杂冗余的情感、记忆与经验重归影界。
这些东西对于纯粹的灵魂之核而言,只是“杂质”。
影界会将这些“杂质”逐渐剥离、消散,最终让复杂的灵魂再次沉淀、还原为纯粹的灵魂之核,回归灵魂之海中,等待下一次生命的绽放。
用现代人更熟悉的计算机科学概念来解释的话,“灵魂之核”就像是一个程序的核心算法。
它定义了一个生命应该做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底层规则,但它本身无法独立运行,只是一段纯粹的、静态的代码。
“躯体”则像是程序的运行时环境或硬件系统。这包括操作系统、CPU、内存、网络接口等等。
它为程序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物理资源和基础支持,但如果没有核心程序逻辑,它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硬件和基础软件的集合。
“灵魂与躯体的结合”,就像是部署和启动程序。
将编译好的程序代码(灵魂之核)加载到内存中,由CPU开始执行,并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稳定运行。
“生命诞生”就是程序进程的正式运行。
在这一刻,程序才真正“活”了起来:它可以接收外部输入(感官)、处理数据(思考)、做出反应(行动)、并与世界(其他程序或用户)进行交互。它拥有了“生命”的动态表现形式。
“死亡”,则是进程的终止与资源回收。
生命终结后,灵魂回到影界。此时的灵魂,是由核心服务(灵魂之核)和大量的运行时数据、缓存、日志文件(灵魂中承载的记忆与情感等冗余部分)组成的复杂数据包。
影界会启动一个自动化的数据清理和垃圾回收进程,对这个数据包进行处理,最终让其重归为纯净的、可复用的灵魂之核,等待下一次的“部署”。
基于这个完美的闭环逻辑,按理来说,影界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自我诞生出诸如灵体或恶魔这类拥有独立意识、甚至能反向影响物质世界的存在。它们就像是凭空产生的流氓软件和病毒。
究竟是从哪一步起出了致命的问题?
是垃圾回收机制出现了漏洞,导致“缓存”没有被完全清除,反而自我演化成了独立的意识体?
还是整个系统的底层架构就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被造物主忽略的后门?
也许只有真正的造物主才知晓答案。
利亚甚至悲观地猜测,或许正是这个作为世界基础的影界——这个庞大的操作系统本身——出现了无法修复的、灾难性的严重错误,才导致那位伟大的造物主——那个程序员——干脆抛弃了整个实验场,一走了之。
“真是缺乏科学家的尽责精神啊,连错误报告都不屑于提交就直接提桶跑路了。”利亚在心底抱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