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郑百诚请了剩下的人宴席,给他们接风洗尘。
“能留下来的,都是集团的好员工,你们不负集团,集团也不会亏待你们,这个月起,你们的薪资涨半级。”
这些能留下来的,都是经过验证的,没有犯原则性错误。
能来开会的这些公司高级管理层,只要管好生产研发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他们管,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都不用他们管,可以说是最轻松的一批管理层了。
就是这样,他们还想要的更多,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开始进行缩减规模,再过一段时间,就是 2010年元旦,趁着这些有问题的人离职,而郑百诚的威望与权力达到了巅峰,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不说所有员工的详细情况,就从他们这么多年积累下了业绩情况,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因此,有些人已经不适合在某些岗位了,把这些人裁掉或分流量,可以让集团更好地发展。
最大的分流地方,就是物流集团要很多人。
大量分流的人员可以到这些地方进行工作,减少了其他实体制造业的负担。
可以说制造业卷的太厉害了,比如出厂价一元的面包,他们就敢卖0.8元,便宜了整整20%,而且他们赚得还更多一点。这就让郑百诚感觉自己人这边成本太高了,还是高在人工上,那能怎么办?
只能降本增效,他们公司又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想办法降低成本。
这是很早之前郑百诚就想好的,今天宴会上就没有说,反正要开几天的会,一个事情一个事情拿来谈。
他已经规划好了,一家标准的食品厂非生产线人员配置,厂长也就是经理一名,助理一名,财务经理一名,两名会计,人事经理一名,人事专员一名,后勤五人。
如果不是这些工厂,动辄一两百人,他都不想配这么多人。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去,他的想法就是
“这些业务能力不行的人,都要被分流出去,他们都是与第三方签的用人合同,也不算是离职或解聘,而是一个地方工作。”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分流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员减少了一半左右,退休的退休,临时的离职,分流的分流,而大学生招聘的确并不多。
设备的升级改造,这样的事情很多,当然,也会扩充产能,但并不会增加人员。
也正常,现在新的社会,一切以高科技为主要生产力的生产企业,原来需要五个人完成的工序,第一次分流后,当时只用三个人就能完成,这一次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了,有些工厂却不行,那就是代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