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三,这一天对于大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李治将要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进行封禅大典。早在数天前,宫廷内外便已经忙碌起来。
内侍省的官员们将随行人员的名单仔细核对了三遍,确保没有任何遗漏或错误。
礼部则精心准备了祭祀用的各种礼器,这些礼器不仅要符合礼仪规范,还要保证其质量和精美程度。
兵部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安排好了沿途的护卫队伍,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演练,甚至连车马的调度都提前进行了多次模拟,以确保万无一失。
出发当天清晨,天还未亮,洛阳城外就已经聚集了众多的文武百官。
他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等待着李治的到来。周道务也在其中,他负责沿途的军务,因此必须跟随队伍一同前行。
在人群中,李孟姜默默地站着,她的目光落在周道务身上,眼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当周道务走到她面前时:
“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到了泰山如果有时间,记得给我捎封信回来。”
周道务微笑着点头: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洛阳也不要太过挂念。”
终于,李治的车驾缓缓驶出城门。
他端坐在车中,神情庄重而肃穆。
车驾停下后,李治走下车来,面对着送行的官员和百姓,他高声:
“此次前往泰山封禅,乃是为了感谢上天的庇佑,同时也期望我们大唐能够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传递给每一个在场的人。
话一说完,这支庞大的队伍便如一条长龙般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队伍的最前方,是一群身着威武铠甲、手持长枪的禁军,他们神情肃穆,步伐整齐,仿佛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护卫着整个队伍的安全。
在禁军的身后,紧跟着皇帝和嫔妃们的车马。
这些马车装饰华丽,金碧辉煌,车帘随风飘动,隐约可见车内的人影。
皇帝端坐在车中,气宇轩昂,他的身旁坐着美丽的嫔妃,她们或谈笑风生,或安静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再往后,便是百官的队伍了。
这些官员们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个个精神抖擞,队列整齐。他们或低声交谈,或昂首挺胸,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气质。
这一年,似乎是上天眷顾,全国都迎来了大丰收。
田野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忙碌地收割着庄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洛阳城中,米价竟然低至一斗只需五钱!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
他们再也不必像往常那样,为了购买一袋米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了。
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丰收带来的喜悦,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忧心忡忡。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地处偏远州县的粮铺,也都被堆积如山的粮食所填满。
这些粮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一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