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猛小声地嘟囔着,手里的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留下了一片狼藉。
“设X1为路线1的行进时间,X2为路线2的行被……不对不对,变量设错了!”
“目标函数是…… T = T1 + T2 + T3……?”
“约束条件……火力密度怎么转换成被攻击概率来着?公式是啥?”
“好像是……e的负λt次方?”
刘猛的大脑飞速运转,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虽然过程异常艰难,每一步都像是在泥潭里跋涉,但他并没有放弃。
这是军校的考试。
每一道题背后,都可能对应着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梳理思路。
终于,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他似乎抓到了一点儿灵感。
“等等……”
“如果我把不同的地形和敌方火力点看作网络图中的‘节点’。”
“把路线看作‘弧’。”
“那是不是就可以用最小生成树或者最短路径算法来辅助了?”
“对!先建立模型!把所有参数都量化成约束条件!”
他的眼神亮了起来,开始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
一个个数学符号和方程组,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虽然依旧磕磕绊绊,但他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艰难地挪动着。
苏铭看到这一幕,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还行,总算开窍了,没白费我考前给他划的重点。”
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宿舍的另一位成员,高寒。
与刘猛的“痛苦面具”不同,高寒的脸上则是一片专注。
他显然已经攻克了前面的难关。
此刻正在处理一道关于“战时军事物流网络优化”的计算大题。
这道题同样不简单。
要求考生在一个模拟的战区地图上,为前线的三个集团军设计一个最高效的后勤补给网络。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补给站的吞吐量、运输载具的种类和运力、不同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被敌方空袭的风险概率。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计算量极大。
一步错,步步错。
高寒的草稿纸上画着一张复杂的网络拓扑图,上面标注着各种数据和箭头。
他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计算,得出了一个最优解。
但是,他并没有急着把答案誊写到试卷上。
而是拿起了另一支红色的笔,开始进行验算。
整个过程,他就像一个最严谨的工程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螺丝钉。
当他仔细核对完每一个数据和计算步骤。
确认自己的答案与模型完美契合,没有任何遗漏或错误后。
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下来。
拿起黑色的水笔,开始将最终的方案,工工整整地填写到答题区域。
那份从容和自信,与旁边的刘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场如战场,每个人的战斗方式,都截然不同。
而在这场战斗中,显然还有更高级的“玩家”——孟德。
只见他放下了手中的笔,轻轻地靠在了椅背上,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整张试卷,从选择填空到最后的论述大题,已经被他写得满满当当。
字迹清晰,版面整洁。
单看卷子,就足见这次会拿一个好成绩!
…………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考场里除了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就只剩下某些同学越来越烦躁的呼吸声。
就在这种严肃的氛围快达到顶峰的时候。
运筹学教授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同学们,考试时间到了,请大家停止答题,将试卷交上来。”
一句话,全场瞬间崩溃!
“啊?这么快就到时间了?”
郭飞猛地颤抖了一下。
他看着自己试卷上那大片大片的空白,眼泪都快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