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顿了顿,清了清嗓子。
将黑板上那冰冷的公式,用一个更具体、更充满硝烟味的例子呈现了出来。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例如,假设在一次遭遇战中,我方是蓝军,敌方是红军。”
“我方,也就是蓝军,投入了100辆主战坦克。”
“性能优越,综合战斗力系数,我们记为k1,设定为2。”
“而敌方红军,投入了80辆坦克,性能稍逊一筹。”
“综合战斗力系数,我们记为k2,设定为1。”
数字一出来,课堂里瞬间响起了一片“沙沙”的笔记声。
就连之前几个昏昏欲睡的同学,也猛地坐直了身体。
睡意全无,开始在草稿纸上跟着计算。
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题讲解啊!
期末考试没准就考这种!
高寒的笔尖几乎要在纸上划出火星子了。
他不仅在记,还在旁边飞快地标注着自己的理解。
蓝军:=100,k1=2。
红军:n=80,k2=1。
清晰明了!
苏铭的目光扫过全场,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好了,参数都有了,现在我们代入刚才的结论公式里。”
“先看我方,也就是蓝军,战斗结束后的剩余兵力。”
“公式是: 减去 根号下(k2除以k1)再乘以 n。”
“代入数字,就是100,减去,根号下(1除以2),再乘以80。”
苏铭故意放慢了语速,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他的节奏。
“根号下0.5,约等于0.707。”
“用0.707,去乘以敌方的80辆坦克。”
“得到的结果,约等于56.56。”
“所以,我方最终的剩余兵力,就是100减去56.56,约等于43.44辆。”
讲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给同学们留出了一点消化和计算的时间。
“嘶……”
前排一个同学倒吸一口凉气,看着自己草稿纸上的结果,眼神里充满了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么算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敌方红军的情况。”苏铭的声音再次响起。
“敌方剩余兵力的公式是:n 减去 根号下(k1除以k2)再乘以 。”
“代入数字,就是80,减去,根号下(2除以1),再乘以100。”
“根号2,这个大家熟,约等于1.414。”
“用1.414,去乘以我方的100辆坦克。”
“得到的结果,是141.42。”
“那么,敌方最终的剩余兵力,就是80减去141.42,约等于……负61.42辆。”
“负数?”
“怎么会是负数?”
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坦克还能被打成负数?
零件都算上也不至于啊?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苏铭微微一笑,解释道:
“出现负数,并不代表计算错误。”
“它在军事运筹学中的意义非常明确,那就是……敌方被‘过度消灭’了。”
“简单来说,就是红军的80辆坦克,在我方还有大约43辆坦克的时候,就已经被全部消灭,全军覆没了。”
“这个负61.42,可以理解为我方在消灭所有敌人后。”
“理论上还保有足以再摧毁61.42辆同等坦克的战斗潜力。”
“所以,这场战斗的结果是。”
“我方以损失约57辆坦克的代价,全歼敌方80辆坦克,最终取得胜利。”
“战场上还剩下约43辆坦克。”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前一秒还存在的窃窃私语和计算声,全都消失了。
紧接着,是一阵“原来如此”的集体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