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这个炎炎夏日还有好消息传来。
那就是李时安几人高中了。
李时安当之无愧的状元,那是连康熙都赞不绝口的好文采,直接被开口留在京城,入职翰林院从六品修撰。
许林业虽遗憾没能进军前三,但也稳居第四,可惜他没有选择留京,而是选择回了平越府。
之后是常走狗屎运,拖尾巴过关的程鸿钧。
他认为自己运气虽不错,但还是脑子一般,选择了外放,同样回了平越府,当了户籍县的县太爷。
顶头有好友许林业罩着,随时帮忙出谋划策,再往上还有李时安、胤禛的关系,三人中,数他过得最爽歪歪……
待李时安上任的第三天天稳定下来后,李府也举办了隆重的认亲仪式,明晴与几人的关系才彻底公之于众。
之前原本有不少夫人看不起宫女出身的明晴,经此一事后,再见面对明晴都客气多了。
感受到众人的变化,明晴长叹了好长一口气。
她种出高产量,拿出心脏复苏急救法,拿出活字印刷术……可惜,这帮人还只盯着她低微的出身……
唉,看来这是她全身上下唯一的缺点了。
人真是太优秀了,实在没办法!
明晴的自恋众人暂且不知。
毕竟确实如她猜测无二。
对她,确实有羡慕,有嫉妒,有仰慕……
但能传到她耳朵里的,只有嫉妒。
不仅仅是因为她低微的出身,还因为她女子的身份。
不过在重金打造两个多月的李氏图书阁开业后,众人对她的风评急剧好转,备受推崇。
连好多已经隐约的大儒都写了不少诗集来歌颂她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奇女子。
当然,对明晴而言,最大收获还是让系统连升两级的流水式洗白点入账。
知道会有影响,但没想过影响会如此大,弄得她都想乔装前去图书馆一探究竟了。
说做就做,明晴丝毫不含糊!
待看见人来人往的图书阁后,她心头的疑惑更大了。
就这点客流量,还不如她另外两个赚钱的铺子。
“哎,公子,我想问下这图书阁是卖书的吗?怎么人如此多?”明晴想不通,干脆随机逮个路人问一问。
被逮住的路人正好是附近鸿德书院的学子,听见京城里还有旁人不知李氏图书阁,瞬间来劲了。
一开口,十句有九句半在夸她,变着花样儿夸,没一句重复的词儿,饶是脸皮厚如城墙,她耳朵还是忍不住泛红!
原来大家之所以如此推崇她,除了她让人低价看书,给贫困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提供活字印刷术外,还在各地大肆修建李氏图书阁。
这让众人认为她不是博眼球,慕名利,是真的想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
众人认为她是大才,尤其她在图书馆上引用的那两句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人头一次切实感受到这句诗的魅力所在,纷纷引得众人吹捧,更是成为不是名门闺秀的典范……
只是明晴听着有些心虚。
她原本没打算向京城外的其他地方建图书阁,虽然不至于亏本,但回本实在漫长,她没有如此多资金消耗。
后来实在眼馋洗白点收入,她才想出引资加盟的法子,让各地富商入伙,分资建立,收入平分。
各地富商本就喜欢名利,更别提图书阁牌匾还是由当今圣上亲笔题名,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于是才有了众人听见的这副模样。
转念一想,她虽然目的不纯,但众人也是切切实实得到好处,不算她弄虚作假。
如此一想,明晴又理直气壮起来了。
只可惜,她最初的目标:让大清人人都读得起书,其实只实现了一半,另一半是不受重视的女孩儿们。
不过快了,再等等,等康熙与胤禛两人之间的博弈结束,成为大清掌权人之一,她就能继续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