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秦玄,你害怕嬴政吗?
秦玄会直接一板砖拍他脸上,嚣张的说,我怕个蛋!
但如果嬴政已经走到他的脸上,那秦玄可能会当场去世!
没办法,心虚呀!
韩国王室从晋国开始,就积攒的海量财富,被他直接搬空了!
不仅让韩国王室无法完成投降仪式,被集体关进了化粪池。
更是让秦王嬴政白跑一趟,一毛钱都没捞到。
这要是搁着别的皇帝,早特么给你干掉了!
万幸,嬴政不喜欢杀大臣,更不喜欢杀功臣。
当然,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历史上记载,赵姬跟嫪毐发动叛乱,准备弄死嬴政,让他们生的野种继承大秦王位。
虽然后来失败了,但赵姬被软禁在了雍城王宫,与嬴政永世不再相见。
然后大臣们不答应,纷纷劝谏嬴政,让他必须迎回太后,往小了说是不孝顺,会引起诸侯国的嘲笑。
往大了说,秦国会因此灭亡啊!
至于迎回一个荡妇和秦国灭亡有什么必然联系?
别问!问就是司马迁老爷子写的,你敢质疑权威?
人家虽然隔了百年,但依然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什么?你说那些劝谏的人为什么没有名字?
因为这个不太好编......
后面就是熟悉的环节了,暴虐的秦王嬴政盛怒之下,连杀二十七位大臣!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绝人寰!
这些人的尸体都被剁碎了,堆积在宫殿前!来彰显秦王的威望!
司马迁写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
大夏天的这些尸体一天就臭的不行了。
而且苍蝇蚊虫不得乱飞?
那秦王能忍得了?还是说他就喜欢闻这种腐烂的味道?感觉十分带派?
别问,问就是司马迁老爷子写的,你敢质疑权威?
至于为啥会杀二十七位大臣?而不是七十二位?
因为秦国有资格上朝面见秦王的官员,不到七十二个......
你可以写秦王嬴政暴虐,但你不能写他傻逼啊!
毕竟把朝堂上的大臣都杀干净了,谁来干活儿?
那连杀二十七个大臣就合理了吗?
也不太合理。
因为大秦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官员都比较有名,属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而且因为招贤令,使得六国精英全都往大秦跑。
所以朝堂上,根本没有尸位素餐之辈,都是有名有姓的精英人物。
因此,司马迁说嬴政一口气杀掉了一小半大臣,但却没说杀得那些大臣都叫啥。
因为实在是不太好编......
最后,就是著名的齐国儒生茅焦出场了。
他从大秦“统一大业”,不孝会“天下离心”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迎回赵太后的合理性。
他认为,即便让天下人耻笑秦王是个软蛋,也比当个弑母的暴君名号要好很多。
然后连杀二十七名大臣,暴虐无比的秦王嬴政,突然就转性了!
他不仅重赏的茅焦,还迎回了赵姬,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嗯......很合理......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嬴政本来就很重感情,人家茅焦就是第一个来劝谏的,他就借坡下驴答应了。
理由也很简单,人家茅焦是大儒,不是傻逼。
前面二十七个人被剁了手脚脑袋、切吧碎了拌匀了堆在门口。
这玩意狗路过都得吐半天,他还敢来?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的啊!
而且嬴政不仅对功臣好,对自已的亲人更好。
不然像历史上扶苏那么废物,还整天顶撞自已,嬴政都没有废掉他的念头,还送去长城兵团,将三十万帝国精锐给他,让他锻炼锻炼,有点血性。
还有胡亥整日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但嬴政依然很喜欢他,觉得小孩子玩就玩了,反正国家也不交到他的手上,玩儿呗。
废物点好啊,废物点就没有夺嫡的风险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毕竟谁也没想到蒙毅关键时刻不在身边,狗东西李斯会叛变,当了一辈子忠犬的赵高噬主了......
不过秦玄也不是傻子。
也就是跟了政哥。
若是穿越到了大明,跟在朱哥身边,那可就遭老罪喽!
除非真成了他的好大儿或者好大孙,不然得话,说什么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朱哥是真砍兄弟啊!
“校长?您不是应该在大礼堂吗?怎么从后门出来了?”
扶苏的声音传来。
秦玄抬头一看,原来是学院F3。
张良、吕雉都跟在后面,一人背着一个大钱袋子。
秦玄不禁“咦”了一声。
走上前去,好奇的戳了戳袋子:
“这是什么?钱?”
扶苏将麻袋摔在地上,点点头道:
“全都是钱,良子搞来的。”
吕雉补充道:
“就用了半天时间哦!”
秦玄惊讶道:
“好家伙,你去当鸭子了?
当鸭子也不能这么赚钱吧?
难道是你这样的贵公子,富婆会加价?”
张良顿时老脸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