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望着手中的糖莲花,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美食艺术家”。他转头看向林小溪,发现母亲正微笑着看着他,目光里带着当年王大牛看她做第一道菜时的温柔。
午后的阳光穿过廊下的葡萄藤,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溪坐在院子里,看着儿女忙碌的身影,忽然听见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不是新菜谱,而是一段模糊的记忆——前世的她在米其林餐厅后厨,对着分子料理设备发愁,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用类似的思路探索美食与科学的边界。
“娘,您尝尝这个!”林雨捧着一个精致的小瓶子跑来,里面装着淡绿色的液体,“按照爹说的古法腌制,再用低温蒸馏,终于调出了清新不刺鼻的薄荷蜜!”
林小溪接过瓶子,闻到一股混合着阳光和花香的清甜。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带女儿去乡下采薄荷的场景,小姑娘被蚊虫叮咬得直哭,却依然坚持要帮她摘最嫩的叶子。如今那个爱哭的小女孩,已经能独立完成复杂的提取工艺。
“阳阳呢?”她环顾四周,发现儿子正躲在葡萄架下捣鼓什么。
“别吵,快完成了!”林阳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端来一个青瓷盘,盘中是重新改良的“雪山松茸炖土鸡”——用糖画制成的雪山晶莹剔透,山脚下还用巧克力碎点缀出松林的模样,汤面漂浮的松茸片被切成雪花形状,在热气中若隐若现。
“这是‘雪落松间’。”林阳有些紧张地观察母亲的表情,“糖画雪山遇热会慢慢融化,融入汤里增添一丝清甜,就像春天来了,雪水滋养大地......”
林小溪尝了一口汤,果然有股若有若无的蔗糖香气,与松茸的鲜美相得益彰。她看着儿子眼中的期待,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系统中解锁“意境菜”时的激动——原来所谓传承,不是技艺的复制,而是用新的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
暮色降临时,后厨飘出阵阵饭香。林雨用新制的薄荷蜜做了凉拌木耳,林阳则用糖画装饰了米饭,摆出一幅“牧童骑牛”的图案。王大牛看着儿女的作品,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天工开物》,里面夹着他珍藏多年的糖画模具。
“这是你爷爷传给我的。”他递给林阳,“当年我总想着靠这手艺走出村子,后来遇见了你娘,才知道有些梦想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
林阳接过模具,发现上面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边缘还留着父亲年轻时的指痕。他忽然明白,父亲的猎弓和母亲的菜刀,自己的糖画勺子和妹妹的试管,原来都在讲述同一个关于热爱与传承的故事。
深夜,林小溪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儿女在烛光中讨论明天的菜品改良方案。林雨的笔记本上画着各种图表,林阳的糖画模具旁散落着被揉皱的设计稿。她摸了摸腰间的银钥匙,忽然意识到,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单线程的延续,而是像一棵大树,主干粗壮,枝桠繁茂,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舒展自己的形状。
月光洒在后厨的青石板上,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林小溪轻轻合上房门,让两个孩子的讨论声渐渐低下去。她知道,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夜晚,有些梦想正在悄悄发芽,就像多年前那个穿越而来的清晨,她在灶台前点燃的第一簇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