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羸弱者,渡淮以前,多死于途。”
“能至我境之民,男子多,女子少,勇悍者多,怯弱者少。”
“若编为兵,十中取二即为劲卒,十中取一,可称锐士。”
“此事易为,所虑者不过须忠信之人选之任之而已。”
陈伯宗当然听出了华皎的弦外之音,他笑道。
“正欲使华公任此事。”
他又道。
“文皇故旧多树功勋于战阵,而华公累迁州县与文官略同,恐心有不忿,此朕之失也。”
“今齐主失德,朕常思北伐之计,用公在寿州,地接冲要,华公当悟朕心。”
华皎自忖,皇帝这当是要任他做北伐偏师的统帅,不禁大喜言道。
“至尊勿忧,臣当竭力为此事。”
少顷,他又试探问道。
“未知北伐之事,期在何年?”
陈伯宗低声道。
“尚需一二载为积蓄之事,公在寿州,且妥善为朕经营。”
“左路之帅,意付于公,公其勉之。”
他又道。
“编练新军之外,公宜遣谍人四出,探淮北、河南地理、人物。”
“此事,切切密之。”
华皎躬身作拜,道。
“臣遵天子之命。”
——————
五月二十。
帝见齐地饥民于寿州,时饥民甚多,地方难为安置。
帝于是令边州刺史拣选精壮为中军,次者入屯田,再次者入民籍,听赈济。
是岁,新募中军士卒凡一万八千,而齐人南渡者一万二千也,其家口得活者六万。
又出中军老卒七千二百于江北之地为府兵,发南渡之民万人助其垦荒。
又募南渡之民九千为屯田之士,活其家口二万。
然是岁齐国旱重,秋后南迁之民尤多,帝乃发府库粮米五十万石以赈之,南渡之人终得全活。
六月十三。
齐兰陵王高长恭与陈将樊毅会击高句丽王都栅城,得内应之助,克之。
其王北走,欲逃入靺鞨,射声校尉周法尚追击二百里,斩其王。
自是,高句丽亡。
高长恭以栅城与辽、沈之地相距绝远,遂弃其左右之地与陈,又以转输不易,乃以克栅城所获易陈军粮米。
将军樊毅以高句丽王首级归齐,尸身归陈,两国于是各称大捷。
齐乃置正州(今通化)于新获之土,陈则改栅城为广辽郡,又新置元山、清津二郡,皆隶乐州。
高长恭以士卒疲惫,屯兵栅城为休整,又不欲跋涉山林而还,乃请陈国募舟船,欲取海道归还辽东。
书报江南,许之。
六月十六。
齐延州刺史祖珽卒于官。
六月二十七。
东宁郡守陈岘怀集百蛮,树疆界石于流求岛之至南,请置凤山县于岛南营屯垦,许之。
七月初一。
帝自寿州乘舟沿淮东下,检视州郡战备,至由淮入海,乃换大舟北行青州。
往岁夏日海中多飓风,其年北方大旱,帝行舟海上,竟无遇风暴,山东饥民以神异传其事,皆以为鼎革有兆。
其日,帝与将军程文季等登崂山观海。ru2029
u2029下章在明天(29号),感谢支持。注:1.并没有什么某乎文章,给主角小小的开了个气候预知挂,不然北伐的钱不够用。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