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
齐主高纬至梁州(今开封),游高洋所修建国寺。
时徐州为吴明彻所困,甚危急,诸将请大军东行,先解徐州之围。
高纬虑后军数万尚未至,心中恐惧,乃托言建国寺甚灵验,将与冯淑妃共留寺中为南征大军祈胜。
又言粮草未集,诸军宜于梁州暂休整。
齐军以故停于梁州十日。
四月初一。
帝至徐州。
————————
四月初二。
徐州城南一里(400米)外,有一名为南山的小土丘(今户部山),这土丘虽高不过数丈,却是最靠近徐州城的制高点。
一旦攻城方拿下此处,登山北望,足可以将徐州城内形势尽收眼底。
可以说,拿下了此山,就拿下了半个徐州。
是以,自秦汉以来,此地便称为徐州要冲,项羽于此筑台阅马,刘裕北伐,拓跋焘南征,俱曾驻跸于此。
陈伯宗闻听这南山掌故如此,自然也不能免俗,携了些侍卫随行,祭过山腰处的范增墓后,便登上南山北望。
立身于项羽所修的戏马台上,向北看去,一个半圆型的城池映入陈伯宗的眼帘。
如今的徐州城,乃是一百六十年前由刘裕所修筑,其城墙高三丈有余(8米),通体砖石包裹,不仅状丽非常,亦属天下第一等的坚城。
在陈伯宗到来之前,吴明彻遵照部署,对这徐州坚城围而不打,只是派兵扫荡拿下了徐州左右的齐人防御据点。
陈伯宗此时所立的南山,就是其中之一。
将目光从徐州城上移开,看向自西北奔流而来的泗水,陈伯宗在心中默默盘算起许多事来。
在从建康来徐州的路上,他已与周罗睺定下了北伐第二阶段的作战方略。
现今高纬已然亲征南来,因而徐州这个诱饵便已不再重要。
是以,接下来聚集于此的十数万陈军将用最快的速度拿下此城。
徐州城虽是这时代少有的砖砌城墙,看起来坚固无比,可陈伯宗自信,它一定顶不住这次随大军而来的上千架配重砲车的轰击。
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些砲车投出的巨石,就算轰不塌徐州的城墙,堆也能堆出一条通向城墙的石路来。
届时,在陈军绝对的资源、武器优势之下,徐州守军的抵抗,只会显得可笑。
待拿下徐州之后,陈军主力便要西出,力图在沛郡(今萧县)、丰县、沛县三城之间,由泡水、汴水、荷水三条河流围成的三角形平原上,与齐军主力形成对峙。
待到五月,夏雨一至,陈军主力便主动出击寻求与齐军决战。
若得胜,彼时河水暴涨,齐军退路为水流所阻,足可以趁势一举吃掉齐军主力。果如是,则天下一统有望。
若不胜,陈军亦可以依靠水上优势,阻击迟滞追击的齐军,到那时,再不济,陈军也可以依托徐州坚城进行抵抗,至少能够守住现阶段北伐取得的成果。
总之,高纬与北齐朝廷的犹豫和行动迟缓,已经让陈国摆脱了北伐所可能面临的最差结果。
不过,若第二轮的北伐攻势,只是与高纬决战徐州这般简单,陈伯宗倒也不必做这登高抒怀的举动了。
古来用兵,讲究一正一奇,具体制定北伐方略的周罗睺又是个敢冒奇险用兵的将军。
是以,除南边徐州与高纬决战的正兵之外,陈军在北面还准备了三路奇兵。
第一路是最北面,要自光州渡海,攻击沧州齐军的樊毅。
旧时,北齐在幽、瀛、沧、青四州,沿海置官,煮盐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