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这次林雅回答得很干脆,\"每次听陈教授讲国外纺织技术的发展,我都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我们厂那些机器,有些还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效率低,事故多...如果能学到新技术...\"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周晓梅了然地点头:\"我懂了。一边是安稳的生活和喜欢你的人,一边是未知的挑战和理想。\"
\"而且还有父母...我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处境。\"林雅痛苦地补充。
\"林雅,\"周晓梅突然正色道,\"有件事我得告诉你。陈教授上午找我谈过,说你的出国手续已经批下来了,下周三的飞机。\"
\"这么快?\"林雅震惊地瞪大眼睛。
\"他说越快越好,免得夜长梦多。\"周晓梅握住她的手,\"也就是说,你最多还有五天时间做决定。\"
五天。林雅感到一阵眩晕。五天之后,她的人生将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要么回到熟悉的厂区,嫁给志远,过上父母期望的安稳生活;要么飞往遥远的德国,追逐那个模糊却诱人的梦想。
当晚,林雅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银线。她轻手轻脚地起床,从枕头下摸出父母来信和那张德国邀请函,在月光下反复看着。
\"我该怎么办?\"她在心里无声地问着,却找不到答案。
第二天清晨,林雅顶着黑眼圈去上课。陈教授在讲授纺织机械原理时,几次用关切的目光看向她。课间,他悄悄把林雅叫到一旁。
\"听说你对象来了?\"陈教授轻声问。
在这个年代,他和陈志远确实算是对象了。林雅点点头,把志远的担忧和父母的反对告诉了教授。
陈教授听完,沉思片刻:\"小林,人生最难的不是选择,而是承担选择的后果。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要想清楚能否承受相应的代价。\"
\"如果我去德国,父母可能会被连累,志远...也会伤心。\"林雅低声说,\"如果我回去,又怕将来会后悔...\"
\"我有个建议。\"陈教授温和地说,\"为什么不和你那位小伙子好好谈谈?把你在德国能学到什么,将来能为厂里带来什么变化,都告诉他。如果他真的在乎你,应该理解你的追求。\"
林雅眼前一亮。是啊,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纠结中,却忘了志远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也许...也许他们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下课铃响了,陈教授拍拍她的肩膀:\"还有几天时间,好好想想。记住,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不要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内心的声音。\"
林雅决定再见志远一面。她托周晓梅去厂招待所传话,约他傍晚在黄浦江边再见。
这一次,她要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关于德国的技术,关于她对未来的设想,关于她对他的感情...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她尝试过了。
夕阳西下时,林雅站在江边,看着志远高大的身影从远处走来。他换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拿着一束野花——显然精心准备过。
林雅突然意识到,无论她最终选择哪条路,这一刻,这个为她连夜坐火车来上海的男孩,都将成为她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志远,\"在他还没走近,林雅深吸一口气,开始演练如何开口\"我有话要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