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姐王春花也是嫁到了县城,不过不是嫁给了大财主家,而是嫁了一商户。现在也算是个当家的奶奶吧,比起她们家来,可是要好得多。
于氏见王秋月感兴趣,便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听说那家三少爷也是个读书的,而且,还和小叔是同窗呢。”
“是吗?”王秋月想想三哥马上就要去考秀才,若是她将来也嫁一个秀才,那她不就是秀才娘子吗?那可是比财方家的太太还要风光呢。
“嗯,可是太多的二娘又不肯说,我就不知道了。回头问问小叔子,也许他知道呢。”于氏见王秋月的脸色转晴,也就打住了话题。
这事可是她道听途说的,她可不敢再往深里说。万一没这事儿,她是吃不了兜着走。
仲秋她们一家子在东厢房里说说笑笑的,这时间过得飞快。中午已经到了,于氏过来请一家子过去吃个午饭。
徐氏也没有再给什么脸色,饭桌上,大家都是挺乐呵的。
徐氏也看得开,自己闹一场不要紧,可自己走了之后,女儿一家子还是要在高氏手下过生活。闹得太大发对女儿一家子也不好。
好在王家的老爷子还算是个明白人,这小闹一场,也算是给他们提了个醒儿。
吃过了午饭,老爷子带着王兴文和方得胜出门去田里看地。男人在一起,不是说田就是说地,从不和女人家一样,说长道短的。
家里的男人一走,女人自然也就分了两伙儿。
徐氏对高氏没好感,高氏对徐氏也看不上眼。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自然是都各回各屋里。
徐氏把方氏拉到一边,给她念叨要如何硬起腰板子,别老让欺负得连孩子都黄皮拉瘦的。
方氏嘴里应着,可是这十多年的日子过着,也都习惯了。徐氏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徐氏见女儿这样,只能深深地叹气,她还能咋着,只能提醒两句。
仲秋一边跟子汐玩着,可是耳朵却竖起来听着徐氏和方氏说的悄悄话。
听到徐氏的叹气声,仲秋凑过来抱着徐氏的胳膊道:“姥娘,明天我去姥娘家住几天咋样?姥娘嫌弃我吗?”
徐氏吩咐笑着,伸手抱过仲秋来放到腿上,冲着方氏道:“你也算争气,生了几个好儿女。”转头对仲秋笑着道,“仲秋想姥娘了?那就在姥娘家一直住下去好不好?”
仲秋摇头,很是认真地道:“我走了,我娘会被欺负的。”
仲秋的话惹得徐氏又笑了起来,顶着仲秋的小脑门儿道:“你还能让你娘不受欺负咋的?”
“姥娘,我们要是分家的话,就过自己的日子,那我娘还能被欺负吗?”仲秋对着手指道。
“分家?”徐氏怔了一下,她还真没想过这事。
在农村里,一般老人在的都不会提前分家。分家会被人说三道四的,而且,农村都好个几代同堂,家大业大。图的就是子孙满堂,一个人丁兴旺。
“是啊,若是我们分家出来过,我们家就是我娘说了算,再也不会有人欺负我娘了。”仲秋想了一下又道,“我们都勤快,不怕吃不饱,而且,我哥也能有书读。”
读书人一直就是人们眼里的文曲星,尤其是在农村,要出一个秀才,那可是天大的光荣。一个村子都会跟着感到脸上有光的。
不过,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上的,所以在农村里,就更加觉得珍惜。
“谁跟你说的?”徐氏盯着仲秋仔细地看着。
“我二奶奶家的五叔就是分家过的,没分家的时候,堂姐总是吃不饱,还挨骂,五婶也总是像我娘一样干重活,可是我二奶奶就是不喜欢。现在分家了,五婶再也不挨骂了,而且,堂姐也能吃饱了。五叔还会打猎,她们还经常吃上肉呢。”
“嗯,这个说的倒是呢。”徐氏让仲秋的话说得沉吟起来。
一边的方氏却是急了,忙道:“娘,你别这丫头胡说,分啥家啊。若是我们分家,还不得让人指着脊梁骨骂啊。”
“这事我得想想。”徐氏没理方氏的话,却是寻思起来。
仲秋一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也不再磨着徐氏。转身和子汐玩儿去了,有些事还是大人出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