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偶尔会来,带来新采的晶石草,草叶上的露珠落在棋盘上,立刻长出小小的禾苗,分不清是哪一脉的气息,却都在阳光下,绿得格外动人。
地脉深处,“同根网”的支流仍在缓缓流淌,将各族的故事、生灵的气息、土地的记忆,一点点刻进洪荒的骨血里。或许有一天,新的劫难还会降临,但那时的生灵定会记得,翻开土地,就能看见所有生命交织的根须——这,才是洪荒最坚固的防线,也是最温暖的归宿。那阵带着花香的雨下了整整三日,雨后的洪荒像是被洗过一般,连空气里都带着清甜的草木气息。
朝歌城外的田埂上,之前种下的灵米已经冒出了嫩芽,绿得发亮。那个曾骑在沉渊兽背上的孩童,此刻正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浇水。他手里的水壶是用沉渊兽的爪骨打磨而成的,边缘被摩挲得光滑,透着温润的光泽。
“小柱子,慢点浇,别把苗冲倒了。”瞎眼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拐杖头是用灵桃的果核做的,上面刻着细密的纹路,那是“同根网”的缩影。她虽看不见,却能准确地走到田埂边,“听这水声,就知道你又急着把水壶倒空了。”
孩童嘿嘿一笑,停下动作:“婆婆,这苗长得好快啊,昨天还没这么高呢。”
“可不是嘛,”老婆婆伸手轻轻抚摸着幼苗顶端,指尖能感受到那股蓬勃的生机,“它们喝了带着各族气息的雨水,能长得慢吗?你闻,这苗香里,是不是有花果山的桃味,还有东海的咸腥味?”
孩童使劲嗅了嗅,用力点头:“嗯!还有昆仑山上的清甜味!”
不远处,赵公明正和尸巫青年比划着什么。尸巫青年手里拿着一张图纸,上面画着西域沙漠的地形,他指着其中一处沙丘说:“赵仙长你看,这里的沙质最适合种葡萄,我们带的安魂土已经埋下了,等明年春天,就能试着育苗了。”
赵公明指着图纸上的另一个地方:“这里靠近地脉支流,我让龙族的朋友引了些活水过来,挖条渠连通,既能灌溉,又能冲淡沙土里的盐碱。”
云霄提着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晶石果,果皮上还沾着露水。“尸巫族的伙伴们后天就要启程回西域了,我备了些晶石果,路上可以解渴。”她把篮子递给尸巫青年,“这果子耐放,而且蕴含的灵气能安神,遇到风沙大的时候,含一颗在嘴里,能定住心神。”
尸巫青年接过篮子,连声道谢:“多谢云霄仙子,族长说了,等西域长出第一串葡萄,一定派人送过来,请大家尝尝。”
此时,天边飞来一群仙鹤,鹤背上坐着阐教的金仙,他们带来了昆仑山上新培育的灵种。为首的金仙落下云头,笑着说:“元始师尊让我们把这些灵种分发给各族,这是用昆仑灵桃和三霄岛灵米杂交培育的,既耐寒又耐旱,在沙漠里也能生长。”
不远处的山坡上,通天教主正带着几个弟子搭建一座石台,石台上要刻下“同根网”的全图,旁边还要刻上各族的故事。“这石台要用沉渊兽帮忙运来的青石砌,结实。”他一边指挥弟子调整石块的位置,一边喊道,“元始,你那边的碑文想好了没?别到时候又要改个十遍八遍的!”
元始天尊从书卷中抬起头,手里还拿着那本《洪荒生灵志》,书页上又多了几行字。“早就想好了,就刻‘万物同源,共生共荣’。”他放下书卷,看向正在忙碌的众人,“简单明了,却道尽了根本。”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田埂上的幼苗上,照在搭建石台的身影上,照在各族生灵的笑脸上。地脉深处,“同根网”的支流流淌得更加顺畅,将各族的气息、生灵的笑语、土地的生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洪荒的每一个角落。
孩童又开始给幼苗浇水,这次他动作轻柔,水流缓缓地渗入泥土,带着他的期盼,也带着洪荒所有生灵的期盼,滋养着脚下的土地,也滋养着彼此相连的根。
这片经历过纷争与劫难的土地,终于在包容与共生中,找到了最坚实的根基。而那些关于争斗、偏见、隔阂的记忆,最终都化作了滋养新生的养分,让“同根”的信念,在每一寸土地里,扎得更深,长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