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青云路(11)
拿到考卷, 照旧是先审题,然后思考答题方向,清音淡定的磨着墨。
院试共两场, 分正试和复试。
仍是考帖经、墨义、经义、诗赋、算学, 另外又加了杂文和策论两项。
杂文和策论就是论文, 二者类型不同。
杂文主议论和抒情,篇幅要求不多,五百字到八百字即可。
策论则是议论当朝政治问题, 是一种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形式。要求八百字到一千字。
清音答题心无旁骛,哪怕考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突发情况, 有过短暂的动乱声, 也都入不了她耳中。
如果连院试这种程度的题都做不了的话,后面乡试会试殿试就更别提了, 与其到时再找难堪, 不如在此时发作出来,罪责也能轻上不少。
或许这么想是有些冷酷了, 但何尝不是一种清醒。
她心硬如铁。自古科举就是千万人闯独木桥, 能过去的从来少之又少。
有多少人从五六岁时开始启蒙,读了几十年书,仍是功名全无的?
太多太多了。这其中各种原因都有, 家贫没有资源者有之,死读书不开窍者有之, 没有任何天赋者亦有之。
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 已经没了任何指望, 却仍然没有放弃读书科举是因为什么?
因为读书已经成了一种本能!一辈子都在科举这条路上奔跑, 已经没了其他技能, 除了读书, 他们什么都不会。
这一部分人,身家性命皆投于科举之上,没有出路。
想要出路就要思变。
如何思变?只能从大环境中釜底抽薪,让那些资质平平的人也能有出路,其他出路。
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她还需得仔细想想。
院试结果很残酷,但相较于地方上却又稍稍宽容一些,取四十人录取。
好不容易等到放榜,有人欢喜有人愁。
人群几乎是立即分作了两拨,秀才与童生,自此便有了分界线。
清音挥退兴砚,想着那又是第二名的成绩,眉头紧皱,她明明算好的,怎么又是个第二?
她想拿个第三怎么就那么难??
林氏收到清音再次取中第二名的消息时,连忙让人打赏,裴府上下都有厚赏。
这一次清音没拒绝庆祝一下,自从出孝后,她也有意让裴府出去露一露脸,低调归低调,但与小透明还是得有区别。
她手中有钱,每月除了府中各项开销外,还会另给林氏和裴玉娘不少私房钱,借口是让她们代管。
但两人都知她这是有心贴补,虽则收下,却只存下来并不曾动用。
清音其实也只是想给两人攒私房钱罢了。
因着清音中了秀才,左邻右舍自是有人带礼上门来攀关系。
上门清音不管,但礼是一概不收的,反而还要倒送对方一份薄礼。
都是她名下店铺里的东西,作宣传用罢了。
她这般,人家愈发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纷纷告辞。
才送走人,清音又令兴砚派人往她之前挂名的私塾先生处,送了一份重礼。
虽然她并未在那私塾中读书,但因廪生作保一事,确实有了牵扯,那私塾名声不错,她走走形式也无不可。
“公子,帖子又送来了。”兴砚匆匆进来,奉上名帖。
清音“嗯”了一声,接过来放在桌子上,问道:“侯府的人来了?”
“就是您招待客人时过来的,是两个嬷嬷,小的没让进后院,在门房偏厅里侯着。”兴砚笑着回道。
“做得好。”清音点头,她不让承安侯府的人去见林氏,自然也没打算亲自去见。
既然没了瓜葛,何必给他们留脸面。
“那两个都是重银钱的,小的让人套了话,说是老夫人想见见儿媳……”
“砰——”
兴砚话未说完,清音捶了下桌子,面无表情的道:“赶出去。下次再来,不必再请进来,直接赶走!”
兴砚连声应是,“公子息怒,小的知道怎么做了。”
他说着又有些犹豫的道:“听说侯爷最近与韩王开始走得近了……小的是怕对您名声有碍……”
“无妨。”清音淡淡的道。
自上次那事之后,她发现裴荣正根本不足为惧,优柔寡断之辈耳。
他若是不肯干休,她手下的人会叫从前被大家差不多遗忘了的事再掀出来。
她拿起笔在帖子上写了一句话,重新递给兴砚道:“去回了吧。”
兴砚躬身退下之后,清音的脸色就彻底冷了下来。
即将要到原身一家的劫难日了。
原身那世,她们一家孤儿寡母无有依靠,只能任人宰割。
如今她来了,她要让害死裴玉娘的人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