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时间, 院子里所有人都看向了大黑和白雪,眼里带着同情。
赵明月一看大家的表情,哪里不知道家人心里都在想啥?无奈的给大家科普了下, 各地不同的丧葬风俗。
还真不是瞎编的, 南山书院的藏书楼里, 就有本书讲各地的风俗忌讳。
有的地方认为火是最纯净的,能去各种污秽孽障, 死后烧了能干干净净的重新投胎;有的是天葬,山里扔的, 大河里丢的都有, 死后回归自然;有的是直接一张草席一卷, 挖坑就给埋了;不过最普遍的还是放棺材里埋了, 在上面堆个小坟包, 立块碑。要不是平江府不兴火葬,赵明月得留个遗言,她将来死了,也给烧了。
村里得了疫病的牲畜,有的深埋,有的也是火烧。
大黑和白雪死后, 赵明月要烧掉, 赵家人先是惊奇赵明月居然舍得烧。过后就是对两只狗死后,居然还有人料理后事, 估摸着以后还会有祭品, 起了心绪。
怎么说呢,敬佩什么的说不上, 就是感动赵明月居然如此有情有义。呃,赵明月有情有义他们都知道, 只是现在对赵明月的情意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明月对两只狗都如此情深义重,更别说是对他们这些亲人了,突然就觉得自个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都还不了明月的情意。
赵发财想得深远,明月这样重情,将来他死了,明月得多伤心啊?得提前多跟明月说说,他赵发财这辈子托明月的福,后半辈子都活得顺心爽快,死了也不伤心。
慧娘暗下决心,无论往后怎样,明月还是得生个自己的孩儿。要不等自己去了,留明月孤零零一个人在世上……她想想都心如刀绞。
*
祭拜完了,牌位前摆放的食物,拿锅里热热,上桌直接吃。已经故去的人吃的是食物的香火,他们吃过了,活着的人再吃,一点不忌讳。人们缅怀先祖的同时,绝不会浪费食物。
大黑和白雪在夏日里相隔几天闭上了眼,赵明月如之前所说一样,给它们烧了,骨灰装在坛子里,放在自己床下。
接下来好些天,赵明月心情都不好,只更加用功学习。慧娘和刘婆子三天没给饭桌上上肉,大金几个天天忙活完了,就出门打听,哪里有全黑全白的小狗崽可以买?
村里人家大狗生了小狗,相熟的人家说一声就抱去养了,城里得花钱买。几人背着赵明月,腿都要跑断了,终于抱回来一黑一白两只狗。
仍然是一公一母,只黑色小公狗比白色的小母狗大一些,两人也不是一个窝里出来的。两只狗还是叫大黑和白雪,大黑抱回来,拿绳子绑了好几天,才不奔外头跑。
赵明月领了他们的心意,一日三餐的亲自喂食,平时大黑和白雪的叫着。
白雪还是个刚满月的小奶狗,赵明月喂了几天,就天天绕着赵明月脚边跑来跑去了。大黑在又吃了几天肉汤泡的饭后,也干脆的投诚了。
赵明月不是真的九岁小孩,生老病死她早就能接受了。只是陪伴了她这么久的大黑和白雪死在跟前,心里总是觉得空了一块。
现在新的大黑和白雪,每日都活泼泼的在身边蹦来跳去的,赵明月慢慢的平复了心情。
小狗要慢慢训着才能更有灵性,赵明月现在就拿训大黑和白雪当课余消遣。
原来的大黑和白雪听赵明月的话,是因为它们和赵明月相处太久了有了默契。那会赵明月太小,两只都已经是大狗了。
这会正好相反,小狗崽正是活泼好动又好吃的时候。赵明月天天的胡萝卜加大棒,小狗崽做对了事就给吃的,做不对就轻拍两下。
刚开始赵明月用手拍,小狗崽还以为赵明月跟它们玩儿呢,后来就换了小木棍。轻拍几下配上赵明月自认为严肃的表情和严厉的声音,小狗崽们很快就明白了赵明月的各种指示,每天到了“玩游戏”的时间,就格外的欢腾。
大金几个也用同样的指令逗大黑和白雪,不过他们都不给两只狗崽喂食。从前的大黑和白雪,一直都是赵明月一个人喂食,偶尔赵明月不在家,慧娘帮着喂几次。
现在也一样,只赵明月一人给它们喂食,它们也跟赵明月最亲。
赵发财和刘婆子不参与狗狗的喂食,还有一个原因:不管是从前的大黑和白雪,还是现在的两小只,吃的都太好了,他俩喂不下去。
这狗吃的,比他们从前吃的好多了,就是现在,望山村也有不少人家的饭食比不上大黑和白雪。
不过,现在赵发财也在府城涨了见识,府城有的富家少爷,还天天拿肉养狗呢!明月拿肉汤和边角料剩饭养狗,半点不出格。
再说,明月的大黑和白雪养得多有灵性啊,跟个小娃似的,就是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