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2)

大金几个想不明白,怎么甜糕利这么大,换了外人就算成挣不了几文钱了哩?

赵明月心说这就是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

这时候对数字敏感,算学又好的人,除了少部分读书人就是大铺子的掌柜。在没有确切配方的情况下,这两类人大致算算,出入太大。

舌头灵敏的人,能尝出甜糕里头加了不少鸡蛋和糖,但如何做到蓬松绵软的,不亲眼看到,是猜不出来的。这部分未知,能让他们将甜糕的成本增加不少。

这两类人是人群中的极少数,除此以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对数字没有敏感性。他们只会觉得三十文一块贵,买的人不少,感叹有钱人真多。

赵家每日卖多少块,大致能挣多少银钱,这些是不会去算的,算也算不出来。

四水巷子里的人,眼瞅着身边的邻居挣银子这种事太闹心。他们会自我安慰的认为:一块甜糕挣不了几文钱。

外头的人,连赵家每日大概卖出多少块都估计不出来,更加无从算起。

综上所述,赵明月觉着甜糕这门生意,值得继续做下去。低调,挣的银子不多不少,有人来闹事的概率极小。

家里头现在又开始忙了,大金几个要搅拌香皂,打蛋清,隔段时间还要做草纸,空余时间练字。隔三差五的要出去各铺子采买,每月还要帮着去杂货铺子送香皂,护卫着慧娘带银子回来。

每半年还要帮赵明月遮掩着,去钱庄把银子换成更小巧,便于携带的金子。

慧娘调配香皂液,蒸甜糕,做肉干,刘婆子打下手,两人还要洗衣烧饭做家务,也是一天到晚不得闲。赵发财机动帮忙,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也不闲着。

赵明月照样是上午去书院,下午回家自学。自从院试的结果出来后,赵明月在书院里更受欢迎了。

赵明月的卷子一贴出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主考官惜才,压了名次了。这个年纪的秀才,不骄不躁,学问扎实,取中举人那不是迟早的事?以夫子们的看中程度,很可能还是个年纪极小的举人。

家中有小妹妹的同窗,看着赵明月也眼热了,谁说做媒是女人的事?若是赵明月是自己妹夫,自己要是上前请教学问,能不尽心尽力?若是中了举人,能不扒拉作为同窗的自己?

家中没有小妹妹的,还可以和赵明月结为兄弟啊,将来有福同享。

赵明月以过硬的学识,成功的让同窗们忽略了她的年纪。

同窗们的明示暗示,赵明月一概当听不懂。反正她在书院的人设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一心向学的小书呆,听不懂这些正常。

不是赵明月不想晃晃这些同窗的脑袋,给一个十一岁的娃牵线搭桥正常吗?而是这里真有不少十来岁就定下了亲事的。

至于结拜兄弟,你们是比得上宝玉两兄弟诚心,还是比他们纯良听话?

*

日子虽然过得忙碌,但每半月就能领一次银子,每月有二两银子到手的人,只会觉得时间过得忒快。

这么着过了两月,又该回村里过年了。还有十来天,赵发财就开始上街买货了,今年的年货,他要从府城买了带回去。

明月都是秀才了,想想就知道今年回村里会有多少人来家里看稀奇,沾福气,明月秀才的排场不能弱了。

大金几个这几天越发忙碌,越是临近年节,定甜糕的人越是多。知道他们过一阵要回老家,不少人都可惜,本来还打算年节定赵家的甜糕走礼呢。

赵明月提前给发了一笔的“年终奖”,兄弟几个现在手头银子不少,脱不开身,就托了外祖父帮忙买年礼。

几个金早就商量好了,就买布匹和银镯子,银簪子,“年终奖”全都花出去。家里就算是挣了银子,娘也肯定是舍不得给自己买好衣料子和首饰的。

慧娘看他们这么孝顺,心中欢喜,言道几个侄女,包括出嫁了的大银的银镯子,都是她做姑姑的包了。大金几个还担心只给娘买了没给姊妹们买,私下里要挨埋怨呢,这下皆大欢喜。

慧娘在银楼看了老半天,最后还是没能狠下心,只一对丁香耳钉买了金的,给刘婆子和自己的“新年礼物”还是银首饰。

慧娘心里暗嗔,也不知道明月哪来那么多花样,“新年礼物”她要不自己给买了,明月转天就能花大钱去买首饰。

说实话,首饰慧娘是喜欢的,就算不戴出去,放家里看着也高兴,手头紧的时候还能当银子花用。

最新小说: 重嫁奸臣后一心想和离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宠妃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一路西行 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 暗堕刀剑会梦到吐槽役审神者吗 捍卫地球家园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