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2)

失去了爹娘亲人的庇佑,真的很难活下来。

这其中只有两个女娃,都是和哥哥一起混在乞儿堆里。

若不是这些人送到庄子上要先剪头发,洗澡,换衣裳,就凭那两张脏兮兮的脸,真看不出男女。

更多的女婴连长成幼儿的机会都没有。

赵明月打小女扮男装,大金对这两个女娃和她们的哥哥都格外照拂,特意说给赵明月听了。

赵明月叹息,这世道想要好好活着真难,她已经是非常幸运的那一拨了。

“明月,这不关你的事。”大金觑着她的脸色,“神仙也救不了天下人。”

赵明月点头,“我没这么慈悲。只是我如今随随便便一个决定都关系着许多人的生计,我就是想会不会有许多的人家因为我的一个决定陷入困境。”

大金挠挠头,“这谁也不是神仙……真要有大事不也是勤政殿的大人们一起商量了,再来找你决断么?这样有什么不对,也不能怪你啊……”

虽然知道大金也不懂,赵明月还是幽幽道,“你说是不是勤政殿的人更多些,这些决策就能关照到更多的人?”

大金不说话,勤政殿里不是六部尚书和几个大学士么?怎么人更多些?

“你把那两个女娃送到宫里来吧。”赵明月转移了话题,“那两个哥哥多照顾着些,自身难保还会护着妹妹,长大了品性多半也不会差。”

她只是偶尔会丧,很快就不多想了。

赵明月笑笑,“两个男娃叫麦冬,陈皮,女娃叫辛夷,荆芥。”

两个女娃年岁渐大,在庄子里混在男娃堆里不好养。

既然大金单独跟她说了,就是有缘。

大金点头,这是要和苏木,菘蓝他们一样,姓赵,当做他们赵家亲近的下人来养了。

赵明月说了一通选种,浸种,土地酸堿度,轮作,间作,嫁接,杂交……

想起什么说什么,她也不懂,只能简单解释个大概。

大金听了个云里雾里。

“反正,整个皇庄你们就拿来实验。”赵明月道,“就用我跟你说的,控制单一变量法,让那些种地的好手大胆施为。”

啊啊啊,她怎么这么废!一说到具体的啥都不会。

“对了,还有肥料,好像石灰也能增加产量?什么草木灰啊,鸡蛋壳啊。”似乎在一本网小里看过?

赵明月一拍桌子,“各种匪夷所思的法子,只要想到了,都去试试。”

“那些小孩儿,教他们识字记数,用我教你的数字。”赵明月道,“也给他们地,跟他们说,做得好了以后给官当。”

乞儿堆里活下来的,应该会格外珍惜这种机会吧?

两个女娃一个五岁,一个六岁,瘦骨伶仃的,趴伏在地上,竭力忍住颤抖。

庄子上的人给她们吃喝,给厚实衣服穿,带她们来的人也没有叱喝打骂。但她们也知道所有人都会嫌她们晦气,不能靠近贵人们,会被嫌脏,没被打死就是运气好。

现在她们进了皇宫,全天下最贵重的地方,住着她们不敢遥望的贵人。她们要在这里学本事,长大了伺候贵人。

全嬷嬷没叫她们起,“你们记好了,你们这条命是主子的。”乞儿堆里的女娃就算是能活着,长大了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往后嬷嬷教你们的东西,都得牢牢记住。”全嬷嬷道,“若是将来主子能用得上,你们就是得了天大的造化。”

全嬷嬷垂下眼眸,现在跟在她身边,何尝不是已经得了大造化。

辛夷,荆芥,普普通通,却能顽强成活。你们只要忠心,学好了本事,就是下一个紫苏。

跟在娘娘身边的下人,可比寻常人家的小姐幸运多了。

赵明月身边用不着小女娃,这两小女娃在学会忠心,规矩和本事前也到不了她面前去。

这几天后宫嫔妃都忙得很,忙着对少府的账本。

学会了简单数字和口诀后,不需要打算盘,对起账来也是又快又好。

不过,对账这种事儿,贤妃是不干的,她还是天天待在延福殿和周琚玩儿。

她教周琚说话有一百个耐心,“琚儿,这是兰花,兰花,兰花。”

周琚:“南瓜,南瓜,南瓜。”

“这是毛笔,毛笔,毛笔。”

“毛病,毛病,毛病。”

不管周琚学得对不对,只要他有回应,贤妃就一脸傻笑。

好好的美人儿,清冷出尘的气质没了。

赵明月想想,“清玥姐姐,你也教教他叫‘爹’。”

她是一时情绪上头,信里写了教周琚叫“爹”,也没说是她自己教啊。

嗨呀,心血来潮的信当不得真的。

她赵明月一不讲道理,二不讲信用。

淑妃在一旁一人做两人份的“差事”,看看表妹悠哉悠哉的逗小太子玩,心里冒出一句话:她这是前世欠了表妹多大的债啊!

不过她打小聪慧,很快就对完了,“这些都没有错,娘娘换了少府的人还真是换对了,只宫中的花销就减了七分,从前那帮人真是胆大包天。”

淑妃起身,拿起画册逗周琚,“琚儿来找找看,哪个是大公鸡?”

赵明月从折子堆里擡起头来,眼睛发直,过了一会才明白她在说什么。

认真工作的人又只剩下了她一个。

“小路子,把那把椅子搬来这边。”赵明月招手,“芸姐姐,你来这坐。”

淑妃转身过来,“明月可是有话要说?”

赵明月把折子分出一半,“芸姐姐来批这些。”

淑妃惊住,“我,我怎么能批折子?这,这不成……”

“怎么不成了?芸姐姐你平时没少看策论写文章,若是芸姐姐去考科举,不说状元郎了,探花跑不了。我都能批,芸姐姐怎么就不能批了?”

淑妃摆摆手,“明月说笑了,我就是闲得慌随便看看,怎么能跟进士们相提并论?更是比不上明月半分。”

赵明月看着她,“芸姐姐也是从小学四书五经的对不对?这宫里识字的不少,喜欢看策论的唯有芸姐姐一人。就是能看得明白,才能一直喜欢不是么?”

“芸姐姐你先在纸上批,我来批的时候说说我是怎么想的。”赵明月垂首,漫不经心,“说不定哪一天就能在折子上批了呢?”

淑妃呆住,眼神迷茫。

她是嫡女,又得爹娘喜欢,小时候认字是跟兄弟们一起的。

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或是堂兄弟们,跟她一起学的很快就都比不上她。

她认字又快又好,释义也只先生说过一遍就不会忘。

爹总是夸她聪慧,又会惋惜她不是男孩儿。

很快,她就长大了,不能再去前院上课。

但没关系,书房里有很多注译本,上面还有长辈们读书时的各种想法和心得,看不懂的还可以问哥哥和弟弟。

她在后院里看书,眼睛看累了就弹琴。

傻弟弟不会写的课业,她做起来得心应手。

给书房送点心甜汤,可以在一旁听兄弟们因为一个题目争论不休。

真的很简单,她一听就知道谁的立意更胜一筹。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又不能去考科举,去为政一方……

可她就是喜欢看策论呢。

娘娘肯定不知道,娘娘殿试的那篇策论,皇上拿来显摆,后宫人人都看过了。

她不光看过了,还倒背如流。

不光倒背如流,还看出了娘娘内心的温柔,对黎民百姓的一分善意,还有对女子的十分怜惜。

娘娘后来拿过很多策论给她看,那一期的一个考题是增加人口。

旁人都写了各式各样的做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超过岁数不婚罚银,鼓励寡妇再嫁……

只有娘娘提到了要禁止“典妻”,鼓励民间生养女孩儿。

民间许多人家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一直有生下女婴溺毙的恶习。

寻常富贵人家都三妻四妾,更别提高门大户妻妾成群。女子数量本就少,还被富人占去了不少。

穷苦人家便靠“典妻”来繁衍子嗣,不少连“典妻”的银子都攒不够的,就别想有孩子了。

不愿意养女孩儿,男孩儿长大了又要靠女孩儿生儿育女,何其讽刺。

归根结底,是这世上的权势都掌握在男子手里。

穷苦人家养不活那么多孩子的事儿另说,为什么被舍出去的都是女婴?

若是女子也能为官做宰,振兴家业,那些爹娘在溺死女婴时,会不会有一分犹豫?

“好。”淑妃听见自己说。

明月向她伸出了手,她就不会辜负她。

她会跟着明月的脚步,明月走到哪一步,她跟到哪一步。

最新小说: 太监无双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边军:从退役弓兵开始 我在辽东娶妻变强,成就匪王霸业 不要对反派动手动脚! 明主 今天毁灭大宋了吗? 我死后他追悔莫及 边军悍将:从娶洋媳妇开始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