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身份,敢质疑执法?”徐承铭的声音拔高了两度,脖子上的青筋跳得像条蚯蚓。
白砚舟站起身,西装口袋里的合同复印件窸窣作响:“我是绿源科技前项目总监,也是这三十七份设备采购合同的签字人。”他掏出手机,调出一份转账记录,“这些合同里,设备单价是市场价的1.8倍,差价……”
“够了!”徐承铭抓起桌上的检测报告摔在地上,封皮裂开道口子。
林昭看着他发红的眼尾,系统提示音在耳边响起:“心率132,瞳孔扩张至6.8,应激关键词:‘灭口’‘跑路’。”阮棠的声音突然变得轻,像怕惊着什么:“他在想,现在冲出去还来得及。”
中午十二点十五分,区委食堂包间飘着糖醋排骨的香气。
林昭夹起一块排骨,“无意”道:“陈主任,我昨天看省府通报,说要重点查‘运动式执法’,尤其是影响乡村振兴的。您说这竹器厂,要是因为莫须有的污染关了,村里三十多户靠它吃饭的人家……”
陈正平的筷子停在半空,突然放下碗:“小沈,把调研组的建议书拿来。”他接过沈清欢递来的文件,钢笔尖在“合规复查”四个字上顿了顿,“建立帮扶机制是对的,不能一罚了之。”笔锋落下时带起墨点,在“复查”二字旁晕开个小圆,像颗按下去的图章。
林昭走出食堂时,系统弹出“资源兑换”提示:“检测到制度性突破,解锁‘市级督查督办’建议权。”他低头给沈小舟发消息:“行动。”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他微扬的嘴角——这一步,终于撕开了口子。
下午四点三十三分,市环保局档案室的铁皮柜发出闷响。
徐承铭扯松领带,指着堆成山的档案袋:“把石井村的全换了!用标准模板重打!”年轻科员攥着原始记录,指节发白:“徐局,这是……”“原始?”徐承铭冷笑,“我说什么是原始,什么就是!”他转身时,西装后襟扫落一沓文件,最上面的合同编号——LY-2021-07,和白砚舟提供的一模一样。
走廊拐角,沈小舟缩在消防栓后面,手机屏幕亮着档案馆备份员的消息:“电子日志已同步。”她摸出耳机戴上,林昭的声音从里面传来:“等你信号。”她望着档案室透出的灯光,手指轻轻按在通话键上——只要徐承铭碰那些原始记录,就是他的催命符。
夜八点零七分,林昭办公室的台灯将人影拉得老长。
他面前摊着白砚舟的证词、执法漏洞分析、资金流向图,像在拼一幅血腥的拼图。
阮棠的声音在系统里响起:“音频分析完成,徐承铭提到‘绿源的账必须干净’的概率97%。”他将所有材料拖进加密文件夹,点击“推送”——省纪委、省政府督查室的接收地址在屏幕上闪了闪,消失不见。
“调研组不是走过场,是掘坟的铲子。”林昭合上笔记本,抬头时正看见窗外一道闪电劈开夜幕。
闪电照亮墙上的云州地图,那支红笔不知何时已划断“协进会”的连线,只剩些残墨,像被斩断的血管。
手机突然震动,是沈小舟的消息:“环保局档案室的监控,徐承铭撕了三份原始合同。”林昭盯着屏幕,指尖在“确认”键上悬了三秒,按下。
系统弹出提示:“省级反馈通道激活,预计48小时内响应。”
他站起身,拉开窗帘。
雨又下起来了,细密的雨丝里,省纪委驻云州督查组驻地的路灯还亮着——那里,正有几个身影在窗后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