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满挤到最前面,捧出个木盒,掀开时阳光漏下来——橡皮刻的“翠湖议事会监督章”躺在红绒布上,红印泥在刻痕里凝着,像一滴未落的血。
“我刻的。”柳小满喉结动了动,“昨晚在路灯下刻了三回,第一回‘监’字少了一横,第二回‘督’字刻歪了...”他蘸了印泥,重重按在承诺书上。
顾轻语的镜头特写里,那枚歪歪扭扭的红印比任何公章都烫眼。
下午三点四十六分,市委小礼堂的投影仪亮起时,吴承远的脸在蓝光里发白。
顾轻语剪的纪录片正播到柳小满按章的画面,红印子在屏幕上放大成一片火海。
“必须取缔非法组织!”吴承远拍了下桌子,“这是挑战体制权威!”
调研组长推了推老花镜,画面定格在红手印与橡皮章的叠影上:“小林,你怎么看?”
林昭起身时,西装口袋里的老怀表硌着肋骨。
他想起昨夜翠湖小区亮起的零星灯光,想起沈清欢塞文件时耳坠晃动的弧度,想起陆明鸢说“规则跑不通”时的冷笑。
“这不是组织,是习惯。”他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戳破了满室喧嚣,“他们不要权,只要一个‘说得上话’的机会——我们的公章管得了程序,管不了民心。”
他递上《青萍模式:群众协商共治的云州实践》,封皮上的字被灯光照得发亮。
调研组长翻到资金监管页,突然抬头:“SYGZ001?你们已经开账户了?”
“昨天批的。”林昭想起上午行政审批局王局长的电话,说“特事特办”时声音都在笑,“第一笔款五万,用于养老中心水电改造——钱还没到账,老人们今早已经搬着小马扎在工地守着了。”
夜九点十三分,林昭办公室的台灯罩着暖黄光晕。
阮棠的虚影比往日更清晰,淡蓝旗袍上的金丝竟织成一枚古篆“印”字,悬在她胸前像块会呼吸的玉。
“‘城市发展模块’激活新协议——‘社会共治’已上线。”她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青萍指数突破临界值,群众自建规则被官方采纳。”
手机震动,沈清欢发来照片:区政府红头文件《关于推广社区共治试点的通知》,附件里“议事规则模板”的字样让他想起翠湖的灯串,暖得烫人。
他正要回复,电脑“叮”地弹出封匿名邮件,发件人显示“未知”,内容只有张图——一枚公章静静躺在木桌上,印面朝上,文字被像素模糊成团雾。
下方小字:“下次,我们自己刻章。”
屏幕熄灭前,阮棠的虚影泛起涟漪:“他们不再需要你了……但你,开始需要他们。”
林昭望着窗外渐次熄灭的灯火,摸向父亲的老笔记本。
封皮内侧不知何时多了行字,墨迹未干:“风生于民心时,便是新章初刻日。”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窗棂“吱呀”响。
林昭听见楼下传达室老张的吆喝:“小刘,明早七点零九分的班,别睡过头!”
他对着漆黑的窗户笑了笑,把老笔记本收进保险柜。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但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