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昨夜整理林昭办公室时,垃圾桶里堆着五包咖啡渣,想起他在常委会上据理力争时,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可他转头对来反映问题的群众笑时,又像春天化冻的溪水。
“他值得。”她轻声说,怀里的小娃娃突然抓住她的工作牌,把“青阳区政府”的胸针攥得咯咯响。
下午四点二十六分,市委常委会的红木桌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
市委书记把任命文件往桌上一放,目光扫过全场:“林昭同志的任命,是省委对云州改革实践的肯定。”
“可他太年轻了。”组织部长推了推眼镜,“从正科到副厅,三年跨四级,会不会……”
“会不会让某些人坐立不安?”书记突然笑了,指尖敲了敲面前的汇报材料,“看看这些数据:青萍共治覆盖92个社区,民生问题解决率从37%提到89%;协进会背后的利益链,揪出17个贪腐干部;开发区烂尾项目盘活率100%——这些,是他带着干部群众走街串巷磨出来的。”
他翻开材料内页,里面夹着张照片:林昭蹲在拆迁区的断墙上,身后是举着“支持合理补偿”标语的居民,他转头对镜头笑,脸上沾着墙灰。
“真正的激进,是三十年不动的腐败。”书记合上材料,“现在,表决。”
会议室响起此起彼伏的“同意”。
最后发言的纪委书记推过来一张纸条,上面是郑砚铭的字迹:“省纪委查了三年的‘影踪协议’,林昭用‘社会共治’破了局。”
夜八点五十九分,林昭家的书房飘着新茶的清香。
电脑突然“叮”地一声,他刚端起的茶杯又放下。
匿名邮件的标题只有一行字:“副厅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他们已在京城开会。”
屏幕熄灭的瞬间,桌上的老笔记本突然泛出微光。
他凑近看,纸页边缘的暗纹正在显影——那是父亲用隐形墨水写的最后一行字:“破茧者,终成光。”
窗外的月光被云层遮住,书桌上的新任命书却亮得刺眼。
“林昭,副市长,分管改革与社会治理。”红漆公章像团火,烧得他喉头发紧。
他摸出西装内袋的党徽,银质徽章贴着心口,烫得几乎要烙进肉里。
凌晨五点,他站在卧室窗前。
东边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市政府大楼的轮廓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他想起昨夜匿名邮件里的“他们”,想起吴承远摔碎的茶杯,想起柳小满怀里的小娃娃——那些期待的眼神,此刻都变成了压在他肩头的重量。
五点五十六分,市政府顶楼的风卷着晨露扑在脸上。
林昭望着脚下逐渐苏醒的城市,新领章在晨光里闪着微光。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是沈清欢凌晨发来的消息:“今天的阳光,比你当年签第一份文件时,亮多了。”
楼下传来清洁工的扫帚声,远处早市的吆喝渐起。
他深吸一口气,把任命书叠好收进西装内袋。
有些事,确实才刚刚开始——比如,如何让“青萍共治”的种子,在更辽阔的土地上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