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已经受理,但..."副手的声音像蚊子叫,"省府办公厅刚才来电话,问'是否构成重大行政风险'。"
郑砚铭"啪"地合上《建设用地审批流程规范》,封皮上的烫金字硌得掌心生疼:"程序可以慢,但不能破。
去函组织部,重点提林昭同志的'越权倾向'。"他抓起茶杯要喝水,内线电话突然响了。
"郑厅,政策研究室李主任找您。"秘书的声音带着少见的谨慎。
郑砚铭接起电话,耳边传来李主任的轻笑:"老白刚才在会上说,当年你办的那个矿权纠纷案,要按现在的程序,得拖到矿都挖空了。"电话挂断前,他听见背景音里有人喊:"直播观看人数破两百万了!"
下午五点四十七分,林昭的出租屋里飘着速溶咖啡的苦香。
系统界面在他视网膜上跳动,城市发展模块的倒计时红得刺眼:00:01:58:22。
阮棠的虚拟身影半透明,旗袍上的金线像活着的血管,正从肩头往心口蔓延。
"建议书生成需要三个条件:舆论热度≥80万、学术支持≥1篇核心论文、高层关注度≥2个厅级单位介入。"她的声音比平时软了几分,"目前舆论127万,论文已被《法治前沿》加精,高层...政策研究室和省府办公厅都介入了。"
林昭翻着手机,微博热搜还在前三,唐知远的论文被法学教授转发时配文:"这不是越权,是法治的温度。"他突然停在一条私信上——省台《民生面对面》的编导回复:"我们要直播。"
"还差一个。"他拨通顾轻语的电话,窗外的雨开始下大,"帮我联系省台,就说...有个准备当'违法者'的副市长,想说说法律没睡醒时,该怎么给老百姓盖被子。"
晚上八点十二分,市电视台的演播厅里,追光灯把林昭的旧西装照得发白。
他手里的档案袋沾着雨水,封皮上"青阳过渡性治理"的字迹有些晕染。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林副市长,您真的愿意为这个项目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我的一个处分,能让三百个家庭有工做、孩子有书读,能让停滞三年的开发区重新冒烟——"林昭抬头时,镜头捕捉到他眼底的光,"我认。"
导播室的监控屏上,实时弹幕像潮水:"林科员,我们给你凑律师费!法律不该是绊脚石!"
录制结束时,雨下得更急了。
林昭走出电视台大楼,雨水顺着屋檐砸在他肩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系统提示音比任何雨声都清晰:"条件达成,《青阳过渡性治理框架建议书》生成成功。"
阮棠的虚影完全凝实了,金线从旗袍蔓延到发梢:"它开始写法律了...而你,成了它的笔。"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林昭的手背,像一片带着温度的雨,"去睡吧,明天...会有很多人醒过来。"
清晨五点五十六分,省政策研究室的收发室里,老陈揉着眼睛打开门。
门把手上挂着个牛皮纸袋,雨水顺着袋角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片深褐。
他弯腰捡起,封皮上"青阳过渡性治理框架建议书"几个字被雨水泡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清落款——云州市青阳区林昭。
走廊尽头的声控灯突然亮起,老陈抬头时,只看见楼梯转角处有个穿黑风衣的背影,手里的伞还滴着水,像一片刚从雨里走出来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