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光从缝隙来(1 / 2)

三桥街道办的挂钟敲过五下时,吴志远的钥匙串终于对上了档案室最里层的铜锁。

金属摩擦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他喉结动了动,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五点五十六分,比昨天提前了四分钟。

台灯的冷光漫过整排档案柜时,他的手指在\"2018年路灯维修\"的标签上顿住。

玻璃罩里的积灰被风掀起,在光束里打着旋儿,像极了那年冬天,幸福巷7号院的王奶奶摔在结冰的路上,膝盖渗着血拽住他的裤脚:\"吴主任,这路灯黑得能吃人啊。\"

他那时怎么说的?\"按流程得社区初审,您找老张头签了字再来。\"吴志远闭了闭眼,指腹重重擦过标签上的灰尘,金属标签硌得指尖生疼。

台账翻到第三页,泛黄的纸页上\"缺社区章\"的批注刺得人眼疼——其实社区章就锁在他抽屉最底层,他怕担责,故意压了三天。

\"咔嗒\"一声,钢笔帽掉在木桌上。

吴志远握着红笔的手有些抖,笔尖悬在\"路灯维修\"的记录上,墨迹在\"合格\"二字上方晕开个小圈。

窗外的天光正往东边涌,他忽然想起今早林昭在大厅等他的样子——米色风衣搭在椅背上,保温杯里飘着枸杞香,见他进来时起身的动作带得椅腿在地面划出轻响:\"吴主任,我听你说。\"

红笔落下时果断了许多。\"伪造初审意见,责任自负\"的批注在纸页上洇开,他将这份台账单独装进密封袋,又取出一沓A4纸——《基层减负十一条》的打印稿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动态容错分级\"四个字被他用蓝笔圈了又圈。

当晨光漫过窗台那盆绿萝时,吴志远把信封推到了最桌角。

照片从文件夹里滑出来,背面的字迹有些模糊:\"规则不该是枷锁,也不该是刀。\"那是拆迁现场他和林昭的合影,林昭举着扩音器,他握着拆迁户的手,两个人的后背都被雨水浸透,却笑得比身后的推土机还亮堂。

\"叮——\"手机震动声惊得他差点碰倒茶杯。

是林昭发来的消息:\"早餐在大厅吧台,豆浆还是热的。\"吴志远望着屏幕上的时间——六点零七分,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刚进街道办时,老主任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小吴啊,咱这工作,最金贵的是人心热乎气。\"

区政府礼堂的顶灯在九点整准时亮起。

林昭站在主席台中央,西装领口的工牌擦得锃亮,能照见台下黑压压的人头。

他扫过第一排的刘知舟——老法官穿着藏青衬衫,腰板挺得比当年审大案时还直;扫过第三排的周小秋——她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屏幕里是儿子术后在病床上比\"耶\"的视频;最后落在吴志远身上——对方正把信封往邻座手里塞,耳尖红得像被火烧过。

\"现在宣布,'容错备案制'正式转为常态化机制。\"林昭的声音通过话筒扩散到礼堂每个角落,后排有人抽了抽鼻子,声音被掌声淹没。

周小秋上台时绊了下,是刘知舟伸手扶了她一把。

\"那天我抱着孩子在医院走廊转了三圈......\"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机视频里小男孩正把苹果往护士嘴里塞,\"护士说,备案制开通了绿色通道,不用等材料补全就能手术。

我当时就想,原来规则,真的能替老百姓说话。\"

掌声掀起声浪时,林昭摸了摸西装内袋——里面装着吴志远今早塞给他的信封,边角还带着褶皱。

他接过话筒时,指尖碰到了话筒底部的凹痕,那是上周开动员会时,他攥得太用力留下的。

\"改革不是消灭问题。\"他望着台下红了眼的公务员们,想起昨夜系统提示的\"正向情绪共振\",那些数据曲线此刻正活成眼前一张张生动的脸,\"是让问题,有地方说话;让真心办事的人,有底气抬头。\"

区长办公室的百叶窗漏进几缕阳光,在沈清欢的发梢镀了层金边。

她把文件夹推到林昭面前时,钢笔帽还别在耳后——这是她改文件改到入神时的习惯。

\"如果系统能自动比对户籍、医保、教育数据......\"她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却让林昭的笔尖在\"最高优先级\"四个字上顿了顿,\"很多材料根本不用群众跑断腿。\"

林昭抬头时,正撞进她眼底的星光。

那是他第一次在这个总把\"您请指示\"挂在嘴边的秘书眼里,看见锋芒。

他忽然想起父亲笔记本里夹着的老照片——母亲在田埂上教孩子们识字,阳光穿过她的麻花辫,和此刻沈清欢发梢的光,叠成了同一片暖。

最新小说: 游戏王:你这才不是决斗! 末世別人砍丧尸,我在房车炫美食 半岛:从建筑学概论开始 难产当晚,霍医生转身守护白月光 妙手大仙医 解脱(年上,1V1,H) 掏空家底,资本家少奶奶下乡了 华娱从那年欺骗景恬开始 种田:从原始部落开始文明 港娱枭雄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