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2年春,还没有电诈,老百姓对于身份证信息的安全意识几乎为零,所以有钱拿,几乎人没有人会拒绝。
从27号开始,也是在清晨或者傍晚,开始有人拿着一捆一捆的身份证到柜台买认购证了。
对于柜台人员来说,上面只是说要实名登记,但又没说非要本人前来。
就像十年后的网吧或者宾馆,身份登记没那么严的时候,只要有身份证就行,没说必须要本人的。
于是,沈见新的第二轮认购证购买计划再度悄悄开始进行。
从22号开始,他每天购入的认购证都比较平均,不显山不露水吃下了五十万张。
而在回收层面,进进出出之后,结余了一万余张。这一笔如果不算人工费的话,他甚至没花什么钱。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确实被他带的更差了。
并且形成了信息的断层现象,在交易所层面,销售数据虽然不如预期,但总算是没有特别拉胯,并且
而在民间层面,网点门口的二道贩子,回收价最低已经跌到十块了,真的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那些已经买了认购证的人,从开始的信心满满,看着回收价一天一天下跌,渐渐动摇。甚至很多人在最后几天亏钱卖给了回收贩子。
而对于沈见新而言,就是如何吃下理财公司里还未卖出去的八十多万张认购证了。
他不是不能直接吃,他只是担心如果后面都知道这块肥肉被他吃下了,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啊。
也是为了防止被人看出来他的企图,所以理财公司方面,不仅捆绑销售,而且只要有人来问,也是正常的卖。
只不过他这里因为买理财就送的原因,对比之下,很多人就不愿意掏真金白银买。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所有网点里,他这里实际上卖的最不好的。
不过,在账本上的销售数据,理财公司卖的不仅不差,反而很好。
既然派人到别的地方买,那没道理不消化自己手上的。
所以他派人每天详细调查各网点的销售数据,然后自己这里也报上去一个差不多的。
不过哪怕是这样,他的理财公司账面上,也依然还有六十万张左右库存。
思考再三,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散一部分财。
对于上辈子草根的沈见新来说,当金山银山没有在自己眼前时,一句轻飘飘的“不能吃独食”随口都能说。
但真当巨额财富放在眼前,却要分给他人时,那是割身上肉的切肤之痛。
格局,简单的两个字,说出来很容易,但真要践行,很难的。
他的计划是在公司内部以及商会,乃至自己的关系网,去散发一部分认购证。
这样的好处自然不用说,把利益分给很多人,再用一些操作遮掩自身,这样不仅能收割一波好感,还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做这一切之前,他得先约交易所的总经理老王聊聊,免得到时候这家伙给自己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