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同人 > 小巷风情 > 第2章 金銮殿(二)

第2章 金銮殿(二)(2 / 2)

他这丑陋的脸形身形,是日寇侵华飞机扔炸弹造成的。那年被人从倒塌的防空洞里扒出来,认为他已经死了,把他甩在尸堆里。一场大雨把他淋醒,他从尸堆里钻出来,不懂得上医院,不知道进难民收容所,靠着自己那二十来岁的旺盛生命力,使自己活下来成为现状,给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留下一个活展品!

他比老王小十岁,人们相沿喊他二老王。

被老王据以为住宅的这土地庙,由于是砖墙瓦顶、青石根脚,没被日本鬼子炸弹炮火震倒烧掉,但在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头顶的一角,也坍塌一些下来,相当于人家楼房上的那扇天窗。老王住时,为了防风蔽雨,有时披上一片破芦席,有时挡上一把烂雨伞。二老王来后,土地爷爷、土地奶奶脚下睡不了两人,于是便把那塌下的一角干脆捣成一个大洞,用一些棍棒和草,在洞那边支撑起一个小棚子,让二老王有个一榻之地。

晚上二人睡觉时,之间只隔着半堵墙,虽然彼此话题儿都不多,二老王唇舌失灵, 大老王也拙于辞令,谈不上聊天啦呱,但到底是有说有应,听到点人声,沾上点人气,比过去老王一个人寡寡伴着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两个小泥偶强得多。

他俩这有说有应,常常是一个晚上只是那么一两句话——

某晚:“哮。今晚冷。哮咳,大哥,打我这边再抱点草去。”二老王管老王叫大哥。

某晚:“那边漏吧,二子? 掉一头睡,腿蜷着。唉,这老天怎么下起来就不睁眼?”老王管二老王叫二子。

又某晚:“瘘瘘,对了对了! 哮咳,宏昌老板给了我一块麻饼,哮咳,我留了一半,哮哮,给大哥你吃。咳咳,真甜真香。”

又某晚:“肚子好些了吧,二子?在外面别乱吃。那瓜果倘是好的,别人会扔垃圾堆里?没人照料我们,我们可得自惜自哇,生灾害病谁管?”

元宝做过散过,春节也匆匆而去,后面的日月还长着,必须再作营生。——老王自己继续揣泥巴,不过把用手拌改为用脚踹,把少量改为大摊大摊。他用踹好的熟泥(加些草屑)托土坯, 晒干让人家买去砌墙;又做“缸缸灶”,晒干,让人家买去烧锅。

同时他也给二老王作了安排,把自己早先用过的一些工具材料整理一下,叫二老王背着个小木箱,挎着个小马扎,提着个破铜铃,出去流动补胶鞋。

托土坯,做泥灶是应时产品,战争时、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城内一般街巷居民,重建家园买不起、也买不到砖,能弄点土坯,码上个墙,对付个住处就算不错了。再说烧锅用大灶,燃料会有困难,先安个缸缸灶,又省俭,又方便。所以一九四五、四六这两年,老王的生意特别好,只愁做不出,不怕卖不掉。

二老王的补胶鞋便不咋样了。他模样儿差,手艺也不行,跑的再勤快,每天从早到晚, 跛着个腿,耸着个肩,歪着个嘴,摇着个破铜铃,“叮咛咛,叮咛咛,”穿过大街小巷,可常常几天不开张,没进项。

好在老王对他不抱指望,他挣到钱自己在外面买点吃的,挣不到按时来家,老王保证供应。自己吃什么,给他吃什么,自己吃多少,给他吃多少。

二老王人赖心不赖,有时在外面分文未见,粒米没沾牙,回来不好意思分吃老王的东西,便骗说自己在外面买着吃过了。有时运气好,补了鞋,有了点收入,自己买什么东西吃就得给老王同样带一份回去。一个馒头掰两下,一根油条分半根??

他如此对老王,老王那么待他,确实可谓情同兄弟,义如手足。

人们强调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喜欢使用“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儿。大老王和二老王这对兄弟,他们算是真正遇上了虎,也一起打了虎了。这虎,是日寇侵略制造的灾难,以及灾难之后的贫穷、痛苦、酸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最新小说: 都京城第一纨绔了,你让我破案? 明末从千户开始做大做强 八门术:我是阴行泥瓦匠 科举:谁懂啊,这人突然就努力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