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柱接着莫大杵说:“而且咱们全国也限制使用铁,咱就用李叔家烧裂的瓦片,拼起来挡雨够了,他本来要扔的,咱去捡不要钱;梁木就用附近村祠堂换下来的旧梁,王木匠说修修还能用。”
莫小起初还笑骂莫大杵:“太寒酸!”,直到看见莫大杵半夜蹲在院里劈柴,劈的是别人家盖房剩下的废木料,省得买炭;看见莫大柱忍着腰疼,把自己家的门板卸下来当粮仓挡板,她才没再吭声。
莫小知道自己小弟莫大杵是为了自己好,不愿意让自己多出钱,当那个的冤大头,所以莫小默默把自己‘惠民庄子’上种的粮食和菜分给大家一部分让大家有的吃,保证了掖州府的人饿不死不会出现混乱,飞鸽传书也通知了其他州府的管事们,在能保全自己的范围内能帮就帮一把。
掖州府全民上下,就这么一点点抠,一天天建,粮仓终于立起来了。墙是旧砖拼的,顶是碎瓦盖的,看着不排场,可下雨的时候,百姓们存的粮一点没潮;冬天雪大,粮仓里的温度比别家高两度,种子没冻坏。
站在粮仓门口,看着有人来取粮,有人来存粮,节俭不是寒酸,是把每一份力气、每一个铜板,每一锭银子,都用在能让日子踏实起来的地方。就像这粮仓,里面藏着的,全是百姓攒下的盼头啊。
胡玉嫣早产了,掖州府刚下过一场秋雨,空气里带着股清冽的桂花香。几个月后,宫里来掖州府报信的小太监跑得气喘吁吁,在‘惠民楼’门口差点被门槛绊倒:“莫……莫姑娘,莫……莫大爷……莫二……莫二爷皇后娘娘……生了!双生子!”
莫小闻言手里的书“啪嗒~”掉在桌面上。“快,备车!我要去皇城!”莫小心里头念叨着胡玉嫣那柔弱的身子,早产定是遭了不少罪。
莫小被小太监按住了:“小姑奶奶!你别慌慌张张,万岁爷说了要给你一个惊喜!过几个月你应该就看见了!”
没过几日,掖州府的茶馆里就沸沸扬扬传起了皇宫里的新鲜事。说书先生拍着醒木,唾沫横飞地讲:“听说咱们皇上给俩小殿下起名字呢!有说叫‘廖平安’‘廖喜乐’的,图个顺遂;还有说叫‘廖喜喜’‘廖欢欢’的,听着就喜庆!”
莫小在旁边听着,端着茶杯直乐:“这名字,跟咱村头老叔家的娃似的,咋听都不像当爹的起的,倒像是胡同口摆摊的张大爷随口说的。”旁边的李嫂子接话:“管他叫啥,平安喜乐就好,咱老百姓不就图这个?”
等胡玉嫣坐完月子,宫里的圣旨像雪片似的飞出来,第二波太监在‘惠民楼’门口宣旨,声音洪亮得能传到三条街外:“封廖绮遇为皇帝,统领全国发展;莫小为福掖长公主,封地不变,加征税收;廖绮欢为乐欢长公主,封地乐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