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晨雾裹着铁锈味渗进指挥塔,程长赢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战术平板的边缘。屏幕上,b7矿坑的地质监测数据正疯狂跳动——坤沙的疯狗们挖穿了第72层岩层,岩芯样本里混着不属于这个地质年代的结晶颗粒。更让他后颈发凉的是,三天前那场白蚁行动里,被绞碎的工蚁残骸里检测出的微量辐射值,正以0.03%的误差,和矿坑深处传来的能量波动吻合。
\"程总!\"陈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世行联合考察团的行程定了!72小时后抵达!目标直指'金腰高铁'最终路线!\"
程长赢转身时,战术平板的蓝光映得他眼底发红。前世的记忆如潮水翻涌——2035年,这条被寄予厚望的\"金腰高铁\"通车仅三年,黑水沼泽段的路基就开始以每月3厘米的速度沉降;五年后,一场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直接吞没了三个村庄;十年后,国际环保组织公布的生态修复成本,竟超过了当初建设预算的四倍。而星海集团,正是用\"高效经济\"的谎言,把这个烂摊子硬塞给了沿线国家。
\"墨仔,\"程长赢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启动'穿心箭'计划。\"
陈墨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知道这个代号的重量——那是程长赢重生后第一次主动提及的\"必杀技\",一个融合了生态工程、轨道力学和大数据模拟的超前方案。\"您是说...把'轨道+生态社区'的设想落地?\"
\"不止落地。\"程长赢走到全息投影前,指尖划过悬浮的雨林三维模型,\"要让这条高铁成为缝合生态的针,而不是撕裂大地的刀。\"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告诉技术组,把方案细化到每根枕木的材质、每个社区的碳汇测算、每公里轨道的雨洪调蓄能力!我要让世行的人看见,什么叫'用未来的眼光修铁路'!\"
72小时后,\"金腰高铁\"国际竞标会现场。
巨大的环形会场内,世行行长坐在主位,目光如鹰隼扫过台下。星海集团的代表正站在投影幕前,油头粉面的中年男人唾沫横飞:\"我们的方案是经过二十年验证的成熟体系!直线轨道、传统路堤、沿线商业综合体...这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经济带!\"
他的指尖划过ppt,画面切换成\"黑水沼泽区\"的规划图——那里将被改造成\"生态湿地公园\",配着几张pS过的天鹅栖息照片。程长赢注意到,坐在评委席第三排的那位东南亚国家代表,正下意识摩挲着西装内袋的银质徽章——那是沈哲瀚私人飞机上的同款。
\"下一位,长赢集团。\"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程长赢走上台时,会场响起细微的骚动。他没有穿定制西装,只套了件洗得发白的战术衬衫,袖口随意卷到小臂——这是重生前在工地搬钢筋时养成的习惯,此刻却意外地消解了距离感。
\"各位,\"他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敲在钢板上,\"高铁不该是大地的伤疤,而该是缝合生态的金线。\"
全息投影骤然亮起。与星海集团的直线轨道不同,长赢的方案里,轨道如银色丝带蜿蜒在雨林树冠之上,下方是完整的原生植被;轨道两侧不是水泥森林,而是依地形起伏的\"垂直森林\"社区——三层高的模块化建筑嵌入坡地,屋顶是空中花园,墙面爬满本地藤本植物,雨水收集系统顺着建筑轮廓流淌,在地面汇集成微型湿地。
\"初期投入比传统方案高15%。\"程长赢调出对比图表,\"但请看长期效益:\"
画面切换成动态模型。二十年后的黑水沼泽区,传统方案的沉降监测曲线像断崖般陡峭,维修费用逐年飙升;而长赢的方案里,轨道下方的生态廊道让土壤保持稳定,维护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1\/5。更震撼的是生态补偿数据——长赢方案几乎零破坏,星海方案却要支付每年2亿美元的生态赔偿金。
\"更重要的是,\"程长赢的声音突然放轻,\"这条铁路将成为沿线居民的命脉。\"他点开一段视频:雨林深处的克伦族村落里,老妇人捧着刚摘的榴莲,通过轨道旁的社区市集卖给了游客;孩童们在垂直森林的爬藤架上玩耍,笑声穿透雨幕。
会场陷入短暂的寂静。星海代表的额头渗出冷汗,他突然指着投影:\"这...这是理想化模型!雨林里哪有这么容易建垂直社区?地质条件根本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