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天际方才泛起鱼肚白,京中许多府邸尚沉浸在年节的慵懒之中,林府却已早早忙碌起来。
对于后世的学生而言,此时仍是享受寒假与年节喜悦的时光,但对于今年即将入读皇家学堂的黛玉而言,今天便是开学的日子。
江挽澜亲自检查了为黛玉准备的拜师六礼——精致的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与干瘦肉条,分别寓意勤奋、苦心教导、鸿运高照、早早高中、功德圆满与束修之礼。它们被妥帖地安置在一只小巧雅致的藤编提篮里。
虽说入皇家学堂更多是皇恩与身份的体现,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拜师,且黛玉虽然因辈分考量多日,最终拜了朱怀之先生为师,已行过正式的拜师礼。
但今日毕竟是黛玉首次踏入皇家学堂,江挽澜思虑再三,还是依足古礼准备了这些,权作对学堂师长的一份敬重,也为图个吉利。
“曦儿,都备好了,我们这便出发吧。”江挽澜命碧茸提起篮子,看着已穿戴整齐的黛玉。黛玉今日身着茜色缠枝莲纹缎面圆领袍,领口与袖缘镶着雪白的风毛,既符合县主品级的规制,又不失少女的明艳,衬得她肌肤如玉,气度沉静中带着几分初入新环境的庄重。
其实,早在去年回京后的当月,黛玉便在林淡和江挽澜的安排下,见了福大学士的孙女福宛瑜。那姑娘虽比黛玉还小上一岁,确实如福大学士家书中所言,生得文静秀气,举止乖巧,说话轻声细语,与卢菱溪活泼伶俐的性子恰好一动一静,相得益彰。黛玉与她二人相处颇为投缘,便正式定下了她们作为自己的伴读。
福宛瑜本就住在京中,今日直接从福府出发。
而卢菱溪和她的母亲李夫人,则是去年跟着林淡一行回的京。李夫人将女儿亲自送到京中婆母手上,仔细交代了一番,才依依不舍地返回了任职地平阳府。
李夫人倒不算十分担心女儿不在自己跟前会受委屈。一来,她留下了身边最得力的嬷嬷照料女儿起居;二来,她夫家本是卢氏旁支,如今康乐县主选中了菱溪做伴读,这在家族中是极大的荣光。
此次回京,她明显感觉到婆家上下对她们二房的态度都热络恭敬了许多。她那原本更看重长子长孙的婆婆,竟破天荒地说出了“未来咱们家说不定要靠菱溪光耀门楣”这样的话。
最让她觉得匪夷所思的是,那位素来爱与她争个高低、掐尖要强的大嫂仇氏,此次竟也一改常态,不仅附和着婆母夸赞菱溪,还在私下里寻了她,拿出几件成色不错的首饰和一幅古画作为赔礼,言辞恳切地道歉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