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的太监,带着许多小太监过来,在各处设置围幕,指示贾府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繁琐仪注,不容丝毫差错。
荣国府外,工部官员并五城兵马司的人早已出动,洒扫街道,撵逐闲人,肃静回避。贾赦则亲自监督匠人扎制花灯、烟火等喜庆之物,直至十四日,一切方才准备停当。
这一夜,荣国府上下,从主子到奴才,几乎无人安睡。
至十五日五鼓时分,天色未明,贾母等有爵位在身者,已按品级大妆起来,珠环翠绕,诰命服饰沉重而庄严。此刻的荣国府,鼎内焚烧着百合宫香,瓶中插着长春嫩蕊,静悄悄鸦雀无声,无一人敢随意咳嗽。
贾赦率领族中男丁在西街门外等候,贾母则领着女眷站在荣国府大门外。街头巷口,早已用厚厚的围幕挡得严严实实。
等待良久,不见动静,贾母心中焦急,又想起一事,侧头问道:“凤丫头,康乐县主那边可到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王熙凤连忙赔笑回道:“老祖宗放心,早已派人去问过了。县主府那边回话,说是县主今日要按品级大妆,仪仗齐备方能出门,估摸着用过午饭便来。”她刻意强调了“按品级大妆”、“仪仗齐备”。
贾母一听,脸色沉了沉,本想发作,指责黛玉不懂事,接驾贵妃竟敢姗姗来迟,但目光扫过周围肃立的太监和森严的关防,想到今日是何等场合,硬生生将到了嘴边的斥责咽了回去,只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表达不悦。
众人正等得心焦不耐,忽见一个太监骑着快马而来,贾政忙上前接住,打听消息。
那太监甩镫下马,喘了口气道:“早着呢!娘娘未初刻才用晚膳,未正二刻还得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然后方能请旨起身。依咱家看,只怕戌初刻才能动身呢。”
王熙凤在一旁听得真切,忙对贾母等人道:“既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歇歇脚,喝口热茶,等时辰差不多了再来等候也还不迟。这里我先照应着。”
贾母等人也确实站得腿酸,闻言便顺势回去了,只留王熙凤并一众执事人等在此照料。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一面传人挑进蜡烛,趁着天色渐暗,将各处灯笼、彩灯一一点亮。
正当王熙凤忙而不乱地安排各项事宜时,府外传来一阵规整的脚步声和轻微的环佩叮咚之声。紧接着,门上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禀报:“二奶奶,康乐县主的鸾驾到了府门前了!”
王熙凤心中一凛,忙道:“快开正门迎接!”又立刻派人飞跑去禀告贾母等人前来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