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刚来这四合院,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能让易中海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养老对象,并且不明确拒绝,那往后在院里行事,自然能得到他不少照拂。
就算将来不小心犯了什么小错,有这位一大爷在前面顶着,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至于以后是不是真给他们养老,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将来会是什么形势?
等政策允许了,自己找个机会搬出这大杂院,到时候天高任鸟飞,这养老的事儿,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只要易中海夫妇不明着提出要认他当干儿子,或者直接挑明了让他养老送终,他就乐得装糊涂,先稳住他们再说。
饭桌上,一大妈表现得格外热情,一个劲儿地往方卫国碗里夹菜,那盘酱牛肉,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看得出来,一大妈是真心喜欢方卫国这个年轻人,觉得他身上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让她打心眼儿里愿意对他好。
易中海也不断地给方卫国敬酒,方卫国是来者不拒,无论是夹到碗里的菜,还是敬到面前的酒,都照单全收,吃得不亦乐乎。他越是表现得不客气,易中海夫妇心里反而越是高兴,觉得方卫国这是没拿他们当外人,已经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份子了。
酒酣耳热之际,易中海大概是喝得高兴了,红光满面地从怀里摸出一张崭新的自行车票,递到方卫国面前,说道:“卫国啊,你这采购员的工作,整天东奔西跑的,没个代步工具可不行。这张自行车票,你拿着,去买辆自行车,以后上下班、出去办事也方便些。”
这张自行车票,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罕物,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易中海能拿出这张票来,足见其拉拢方卫国的诚意。
他接着说道:“这张票,还是杨厂长特意给我的,我自己都放了好久,一直舍不得用呢。”
方卫国看到自行车票,眼中虽然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但面上还是故作推辞道:“一大爷,这可使不得!您也知道我这家庭情况,连饭都快吃不饱了,自行车这么金贵的东西,我哪儿买得起啊!”
易中海像是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哈哈一笑,又从怀里摸出厚厚的一沓钱,足足有一百五十块,塞到方卫国手里,说道:“钱的事儿你不用愁,这些钱你先拿着买车,算我借给你的,以后手头宽裕了再还我也不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方卫国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他“勉为其难”地收下了自行车票和钱,连声道谢,并保证以后有钱了一定会还。
随后,两人又继续推杯换盏,你来我往,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易中海毕竟年纪大了,酒量不如年轻人,渐渐有些不胜酒力,先醉倒了,一头趴在了桌子上,发出了轻微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