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锦衣卫话音未落,我心中已是一沉。裕王昏迷不醒,这绝非偶然。马皇后方才那番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她早已看穿我的布局,却甘愿认输,甚至带着几分悲悯地看着我。她的从容与冷静,让我更加确信,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我迅速转身,对陈矩下令:“立刻带人前往裕王府,查明病因,封锁府邸,不得让任何人进出。”声音虽冷,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已经渗出冷汗。
“是!”陈矩应声而去。
朱元璋也在此时从御书房走出,脸色阴沉如水,目光扫过我与跪地的锦衣卫,沉声道:“怎么回事?”
我上前一步,将刚才发生的一切简要禀报。他听罢,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不安。
“裕王年幼,素来体健,怎会突然昏迷?”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查,一定要彻查!”
我点头,正欲开口,忽听得远处传来急促的鼓声——边疆急报!
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刚刚宫中动荡未平,边疆又传来战事紧急的消息,整个皇宫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
片刻后,一名身穿铠甲的信使跌跌撞撞地冲进宫门,跪倒在地,双手高举一封密函:“陛下,边疆告急!北元残部联合瓦剌,突袭大同,守军伤亡惨重,请求增援!”
朱元璋脸色骤变,接过密函的手微微颤抖。他打开一看,神情愈发凝重。我站在一旁,只瞥见几个字:失守、死伤、告急……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众臣神色慌乱,有人主张立即调兵遣将,有人则担忧粮草不济,难以支撑长期作战。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安。此刻,我必须站出来。
“陛下。”我上前一步,声音坚定,“边疆战事紧急,若不及时应对,恐有更大损失。臣妾虽身处后宫,但曾听闻徐达将军讲授兵法,亦读过《孙子兵法》与《吴子》,略通一二。可否容臣妾为陛下献策?”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马皇后原本静坐一旁,闻言冷笑一声:“贵妃娘娘倒是多才多艺,连兵法都懂了?莫不是想借机插手朝政?”
我淡淡一笑,毫不退缩:“皇后娘娘误会了。臣妾并无此意,只是国家危难之际,身为皇妃,岂能袖手旁观?若能为陛下分忧,便是万死不辞。”
朱元璋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缓缓点头:“好,你说说看。”
我心中一松,随即整理思绪,道:“边疆战事紧急,首要之务是稳定前线军心。其次,应派遣得力将领前去驰援,不可拖延。大同虽失守,但仍有重兵驻守雁门关与居庸关,可先调集两关兵马合围敌军,再命各地精锐火速支援。”
“此外,边疆百姓流离失所,急需安抚。若放任不管,恐生民变。臣妾建议由户部拨银赈灾,并派官员前往安置难民,以防叛乱。”
“至于粮草问题,可征调江南富庶之地的漕运,同时开放民间商队运输,以解燃眉之急。”
我一口气说完,目光坚定地望向朱元璋。
他沉默良久,忽然拍案而起:“好!贵妃所言极是。传朕旨意,即刻调兵遣将,命徐达亲赴前线督战,常遇春率军驰援大同,李文忠镇守居庸关,汤和负责粮草调度。”
“另,户部即刻拨款赈灾,兵部安排难民安置事宜。”
群臣哗然,谁也没想到,一个后宫女子竟真能说出如此周全的对策,而且皇上竟真的采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