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忍不了了。
我把陈矩叫来,小声吩咐:“我要你把这案子查清楚,一定要找出背后主使。”
他点头答应:“属下明白。”
同时,我也加强了寝宫的守卫,让小贵子和小英日夜守着,防止出事。
局势越来越紧张,后宫里的人都提心吊胆的。
我知道,真正的对决就要来了。
这一回,我不会再心软。
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我一个人坐在桌前,翻看着各地送来的战报,琢磨着下一步该咋办。
这时候,一个宫女急匆匆地跑过来,小声说:“娘娘,陈矩求见。”
我心里一动,赶紧让人把他请进来。
陈矩穿着一身黑衣服,脸色很严肃:“娘娘,奴才查清楚了,裕王昏迷是小莲干的。她在裕王的饭里下了安神散,把裕王弄昏迷了。”
我心里一震:“证据可靠不?”
“是,奴才从御膳房拿到了药方,还找到了当时送饭的宫女作证。”
我慢慢地点点头,心里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朝,我进宫把调查结果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折子,脸气得铁青:“马皇后,你知罪吗?”
马皇后猛地站起来,脸上还带着笑:“陛下,这事跟臣妾没关系,臣妾不知情。”
朱元璋冷冷地说:“小莲都招了,你还狡辩?”
马皇后脸色变了,但还是硬撑着:“陛下,臣妾身边宫女多,若有人作恶,臣妾愿受罚。”
我上前一步,淡淡地说:“皇后娘娘此言差矣。小莲是您贴身宫女,没您授意,她怎敢行事?”
马皇后猛地转头看我,眼里闪过怒火。
朱元璋沉默许久,下旨:“马皇后,暂卸凤印,闭门思过三月,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马皇后脸色惨白,却倔强跪地谢恩:“臣妾领旨。”
我站在一旁,看着她低垂的头,知道这仅仅是开端。
她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当晚我收到线报,马皇后密会心腹,又在谋划新阴谋。
我当即令小贵子加强戒备,让陈矩暗中布控,准备反击。
数日后,朱元璋召见我,神色复杂:“贵妃,后宫争斗不宜过激。”
我恭敬回应:“臣妾为大局着想,不得不如此。”
他轻叹:“罢了,你多加小心。”
我告退后,深知斗争才刚开始。
夜色深沉,我独坐窗前,遥想远方。边疆战火已息,可宫中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正待爆发。
此时宫中传来消息,后宫有数名宫女和太监因争斗受伤,两人丧命。
我心里一沉。
这些无辜之人,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我于心不忍。
我决定出手干预。
次日清晨,我召集后宫众妃于慈宁宫议事。
“近日后宫纷争不断,已有宫人伤亡。”我目光扫视众人,“本宫不想再有无辜者受牵连,争斗必须停止。”
马皇后冷笑:“贵妃娘娘善良,可后宫之事哪能一句话解决?”
我微笑回应:“皇后说得对,但谁敢违抗圣意?”
她脸色微变,旋即镇定:“贵妃想借皇上之名施压?”
“我只求后宫安宁。”我缓缓道,“若有人挑衅,休怪我无情。”
众人低头沉默,气氛压抑。
马皇后轻哼,不再言语。
我以为风波平息,现实却更残酷。
三天后,又有惨案发生。
宫女小翠被指私通外臣、谋害贵妃,证据确凿,马皇后下令打入冷宫处死。
我赶到时,小翠被押往刑房,惊恐万分。
“娘娘救我!”她哭倒在地。
我皱眉问小英:“怎么回事?”
“她夜里去御书房,手持密信,信写‘助贵妃者死’。”小英低语。
我心中一惊。
这绝非小翠所为。
我取来密信查看,字迹陌生,系伪造。
我下令停刑,亲自审问。
最终得知,信是小莲所写,小良子交予小翠送往御书房。
我怒不可遏。
当夜,我带人入马皇后寝宫,擒下小莲和小良子。
“你们胆子太大!”我质问,“陷害宫女,嫁祸于我!”
小莲低头,小良子颤抖。
马皇后起身冷笑:“贵妃要在我寝宫抓人?”
我强硬回应:“若您无关,他俩为何在此?”
她一愣,恢复平静:“他们是奴才,自然在此。”
“奴才怎敢犯此大罪?”我紧逼,“若未查明,小翠就冤死了。”
马皇后眼神闪烁,拒不认罪:“未必是我指使。”
“让陛下裁决。”我转身欲去,“我这就奏明皇上。”
她变色劝阻:“小事何必惊动陛下。”
我止步回头:“皇后若再胡来,休怪我不留情面。”
言罢,我离去。
回寝宫后,我释放小翠并安抚。
“感谢您信任。”她含泪磕头,“若无您相救,我必死无疑。”
我扶起她,轻声安慰:“安心做事,我会护你。”
她点头,满眼感激。
然而,风波未平。
几日后,两名太监深夜中毒身亡,尸体弃于御花园。
我明白,马皇后仍未收手。
我无法再忍。
我唤来陈矩,低声吩咐:“彻查此案,找出主谋。”
他领命:“属下明白。”
同时,我加强寝宫防卫,让小贵子和小英日夜守护。
局势愈发紧张,后宫人人自危。
真正的较量即将来临。
这一次,我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