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东阁议事厅外,望着夜色下灯火通明的宫墙,心中一片清明。赵文远已开始动作,边关的局势愈发紧张,而朝堂之上,他的势力也在悄然扩张。
“娘娘。”小贵子低声禀报,“周大人那边已经回信,愿意全力配合。”
我点头,将手中密函折起,放入袖中。“明日早朝,我要亲自上奏。”
小英迟疑道:“娘娘,此举是否太过激进?若陛下不信,反而会令娘娘陷入被动。”
我转头看向她,目光平静却坚定:“若不主动出击,等赵尚书彻底掌控兵权,我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夜风微凉,吹动我身上的衣袂。我知道,这一场较量,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我便起身梳妆。镜中映出我的面容,虽依旧端庄,但眼角已透出几分疲惫。这些年,我早已习惯在刀锋上行走。
“娘娘。”小贵子在外轻声提醒,“时辰差不多了。”
我起身,披上外袍,缓步走出寝宫。天色尚暗,宫中寂静无声,唯有远处巡夜的侍卫脚步声隐约可闻。
早朝之时,我当众呈上密信,并请几位旧臣作证。朱元璋翻阅之后,神色渐沉。
“赵文远竟敢私通边将?”他冷声质问。
我跪地叩首:“臣妾不敢妄言,只是此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得不奏。”
殿中群臣面面相觑,有人欲言又止,却无人敢轻易开口。
“陛下。”一位老臣终于站出,“臣也听闻赵尚书与边将往来密切,若有异心,恐生大乱。”
朱元璋沉默片刻,随即下令彻查。赵文远被暂时停职,其府邸也被锦衣卫封锁。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
数日后,宫中突然传出一则流言——说我与锦衣卫勾结,伪造证据,意图陷害忠良。更有传言称,我在处理后宫事务时贪污受贿,甚至收受外邦贿赂。
“娘娘。”小贵子气愤道,“这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想要动摇您的地位。”
我冷笑一声:“自然是赵尚书的人在反扑。”
“我们要如何应对?”小英问道。
“先找出源头。”我淡淡道,“再让那些人自食恶果。”
当晚,我命小贵子彻查宫中流言来源。果然,在几日后,一名宫女被秘密带入偏殿。
“娘娘饶命!”那宫女一见我,立刻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是谁指使你散布谣言?”我坐在案前,语气平静。
“是……是赵尚书的一位幕僚。”宫女颤抖着答道,“他说只要我照做,就能让我家人平安。”
我看着她,眼神冷冽:“你可知,造谣生事,按律当斩。”
宫女脸色惨白,连连求饶。
“念你受人胁迫,暂且留你性命。”我缓缓道,“但你要在我面前写下供词,说明一切。”
宫女连忙应允,战战兢兢地写下供词。随后,我命人将供词抄录数份,送往朱元璋案前,并附上我所整理的账目明细,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次日,朱元璋召见我,神色复杂地看着我。
“你为何不早些解释?”他问。
我恭敬答道:“臣妾知道,若是仓促辩解,只会显得心虚。不如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
朱元璋沉默片刻,最终点头:“你做得对。”
此事过后,流言渐渐平息,而赵尚书的威信也受到了极大打击。
然而,敌人并未就此罢休。
不久后,一封邀请函送至我宫中——是赵尚书的一位门生设宴,请我去赴宴,并邀请了多位朝中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