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虽止,宫中却仍寒意未消。我坐在偏殿内,望着案前摊开的几页记录,心头微微一紧。昨夜宴席后的风波尚未平息,今日便又传来消息——李淑妃与成穆贵妃的侍女在御花园中发生激烈口角,甚至险些动起手来。而小莲在一旁煽风点火,使得场面愈发混乱。
“娘娘。”小英低声禀报,“奴婢已将双方证词整理完毕,但此事牵涉甚广,恐怕不止是宫女之间的争执。”
我轻轻点头,目光扫过纸上的字迹。李淑妃的贴身宫女赵氏声称,成穆贵妃的侍女张氏故意泼水弄湿她的衣裙,并出言羞辱;而成穆贵妃一方则坚称是赵氏先动手推搡,言语刻薄不堪。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若不及时调停,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纷争。
“先请她们各自前来问话。”我沉声道,“不可当众对峙,以免事态扩大。”
不多时,赵氏被带入偏殿,神色略显紧张。她行礼后低垂着头,语气却带着几分不甘:“娘娘明鉴,奴婢不过是路过御花园,那张氏竟故意泼水于我,还说什么‘不过是个替人传话的丫头,也敢在这儿摆架子’。”
我端起茶盏,轻啜一口,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可有旁人在场作证?”
赵氏犹豫片刻,摇了摇头:“当时并无旁人,只有张氏一人。”
我放下茶盏,眼神微敛:“那你可知,为何她要对你如此?”
赵氏咬唇不语,显然心中有数。
待她退下后,张氏随即被召入殿。她神情平静,举止得体,听闻指控后也不慌乱,反而淡淡一笑:“回娘娘,奴婢确实在御花园洒水修剪花枝,但并未有意泼向任何人。倒是赵姑娘,不知为何突然冲过来指责奴婢,言语间颇为激动。”
我盯着她看了片刻,缓缓道:“你说她情绪激动,可是因为什么?”
张氏迟疑了一下,才低声答道:“奴婢不知,只听得她提到……‘淑妃娘娘近日受尽冷落,连个正眼都不曾得见’之类的话。”
我心中一动,看来这场冲突背后,另有隐情。
待两方证词皆已录毕,我命小英将记录呈上,并亲自审阅一遍。果然,两人的说法虽有出入,但核心矛盾并非仅仅因一场泼水而起,而是源自彼此主子之间的心结。
李淑妃自马皇后守丧之后掌管后宫事务,虽谨言慎行,但仍难逃流言蜚语。而成穆贵妃本就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地位稳固,自然不会轻易退让。两位主子之间尚存嫌隙,下属宫女便成了发泄情绪的对象。
“娘娘。”小贵子悄悄靠近,低声禀报,“奴才方才在偏殿外听见小莲与马皇后耳语,说‘她又想出头了’。”
我眉心微蹙,小莲此人素来狡猾,惯会挑拨离间。若非早有防备,恐怕此次冲突早已酿成大祸。
“你去通知她们,明日午时来偏殿,我要亲自调解此事。”我对小贵子吩咐道。
翌日午时,偏殿内气氛凝重。李淑妃端坐一侧,面色沉静,身旁站着赵氏;成穆贵妃则坐在对面,身后立着张氏。两人目光交汇,皆无笑意。
“本宫昨日已分别听取了你们各自的陈述。”我环视众人,语气平稳,“今日本意是为平息纷争,而非追究谁是谁非。”
李淑妃轻轻点头,成穆贵妃亦未开口反驳。
我翻开记录,指着其中一条道:“据赵氏所述,张氏曾言‘不过是个替人传话的丫头’,而张氏本人则否认说过此话。然而,本宫查证得知,张氏昨日确曾在御花园与另一名宫女闲谈时提及此事。”
我顿了顿,看向赵氏:“你可还记得,那日你在何处听到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