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御书房的窗棂外,天边泛起淡淡的青灰色。我站在朱元璋身侧,望着他手中那份密报,心中隐隐生出不安。他的眉头紧锁,眼神沉静如水,却透着一丝冷意。
“陛下……”我轻声唤道。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脸上,似是在衡量什么。片刻后,他将密报轻轻放在案几上,语气低沉:“北镇抚司查到有人暗中联络几位旧臣,意图不明。”
我心头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是何人所为?”
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之外的远山:“你可还记得徐达、李文忠他们?”
我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他话中的深意。这些年来,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昔日功勋卓着的老臣们早已不再掌握实权,如今竟有人试图与他们接触,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图谋?
“陛下疑心有人借机搅动旧局?”我试探地问道。
朱元璋回过头来,目光锐利如刀:“朕不怕他们反,只怕他们被人利用。”
我心中一凛,明白他已经察觉到了某种潜在的威胁。而我,作为贵妃,虽居于后宫,却不得不在这场较量中站稳脚跟。
“臣妾愿替陛下分忧。”我低声说道。
朱元璋凝视我片刻,终是点了点头:“你若愿意,便去走一遭吧。但务必小心行事。”
我欠身应命,退出御书房时,心中已有了计较。
回到寝殿后,我召来小贵子与小英,低声吩咐道:“去通知徐府、李府,就说贵妃有意设宴赏花,请他们派人前来赴会。”
小贵子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娘娘,此举是否太过明显?”
我淡淡一笑:“越是明目张胆,反而越不引人注意。锦衣卫盯得再紧,也拦不住一场寻常的赏花宴。”
小英会意,迅速退下安排。我知道,这是一次风险极高的行动,但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那些值得信任的旧部。
数日后,春日的阳光洒落在御花园的一处偏殿之中。殿内布置雅致,香炉袅袅,几名身着便服的男子围坐在桌旁,神色各异。
为首者正是徐达,这位开国第一功臣虽年事已高,却依旧神采奕奕。他端坐席间,目光沉稳,仿佛早已看穿一切。
“贵妃相邀,不知有何指教?”他率先开口,语气温和却不失锋芒。
我环视众人,缓缓道:“诸位都是朝廷栋梁,今日请各位前来,并非闲谈,而是为了应对当前局势。”
李文忠皱眉道:“娘娘可是听闻了什么风声?”
我点头,将近日所见所闻一一告知,包括林婉儿被捕、汤和府印出现、陈矩递来的纸条,以及北镇抚司加强戒备的消息。
众人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若真如娘娘所说,那幕后之人绝非等闲之辈。”徐达沉声道,“眼下新政初立,朝堂动荡,若有人趁机挑拨旧臣与新派对立,恐怕会引发更大风波。”
“不错。”李文忠接过话头,“我昨日听闻,有几位边疆将领私下收到密信,内容涉及‘恢复旧制’四字,令人不安。”
我心中一动,正欲开口,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是谁?”我低声问道。
小英迅速起身,掀开帘幕一角望了一眼,旋即低声禀报:“是纪纲的人,在外巡视。”
我示意众人稍安勿躁,随后亲自起身走到门口,对守在外头的侍卫道:“本宫在此设宴,不得打扰。”
那名侍卫犹豫了一下,终究未敢多言,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