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这不过是断章取义罢了。”
“是吗?”我轻笑一声,“那不知这份文书上的‘徐’字,又作何解?是否正是指代那位已叛逃的北平守将?”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兵部尚书脸色骤变,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
朱元璋缓缓合上卷轴,目光冷峻地扫过众人,最终停在兵部尚书身上:“你有何话说?”
兵部尚书额头冷汗涔涔,勉强镇定道:“陛下,此乃伪造之物,臣绝无此意。”
“伪造?”我轻声道,“那为何文书中的时间、地点,皆与您最近几次外出相符?为何东华门的守卫记录中,也有您的名字?”
兵部尚书张口欲言,却一时语塞。
朱元璋沉默良久,终是缓缓开口:“此事容后再议。”
他并未当场定罪,但那句“容后再议”,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
朝会结束,群臣散去。我走出大殿,迎面而来的是小贵子。
“娘娘,成功了。”他低声说道,“兵部尚书的脸色都变了。”
我微微一笑:“这只是开始。”
回到贵妃殿,我命小英整理所有线索,准备下一步行动。
夜色降临,我独自坐在灯下,翻阅手中的卷宗。那些密档中提及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而那个“徐”字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小英轻声道:“娘娘,接下来该如何做?”
我缓缓合上卷宗,目光沉静:“接下来,我们要让朱元璋亲自去怀疑他。”
“可是……”小英迟疑,“若没有确凿证据,恐怕难以动摇他的信任。”
“所以我们需要一封匿名信。”我轻声道,“一封能让他起疑的信。”
“娘娘的意思是……”
“让陈矩送一封信进乾清宫。”我道,“内容提及权臣私藏兵器图,暗示其有篡位之心。”
小英恍然:“原来如此。这样一来,朱元璋必定会对他产生疑虑。”
“不错。”我点头,“而且,我还让小娇向马皇后暗示此事,让她也对兵部尚书心生防备。”
小英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娘娘果然深谋远虑。”
我微微一笑:“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朱元璋召见兵部尚书,命其解释文书之事。兵部尚书百般辩解,却始终无法自圆其说。而就在此时,一封匿名信悄然送至乾清宫。
朱元璋打开信封,目光落在那熟悉的“东华门”三个字上,眉头紧蹙。
他知道,这场棋局,已经不再只是权臣与我的较量,而是整个朝廷的博弈。
而我,早已布好了一切,只等时机成熟。
夜风吹拂,烛火摇曳,我站在窗前,望向远方。这一战,还未结束,但我已占据主动。
胜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