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 负责 “海纳百川” 主菜部分。他融合唐代“烧尾宴”的磅礴气势与现代烹饪理念,打造了“贞观麒麟鱼”(创新蒸鱼)、 “丝路驼峰肉”(灵感来自西域,采用慢烤技艺)等大菜,体现了开放与包容。
· 嬴政 负责 “律法度量” 品控环节。他运用其标准化专长,为整个宴会的食材采购、预处理、烹饪时间、温度控制、摆盘规格等都制定了详细流程和检查节点,确保每一道菜品的稳定出品与安全卫生。
这场宴会不仅味道层次丰富,视觉震撼,其背后蕴含的“务实、美学、包容、规范”的理念融合,更使其成为了一次文化盛事,预订名额一抢而空,享誉整个景区。
霍去病将军作为宴会嘉宾,品尝着这桌跨越千年的合作成果,感慨万千:“真是化干戈为玉帛,融水火于鼎鼐。谁能想到,各位陛下竟能在这方寸餐桌之上,找到共同的言语,达成如此美妙的和谐?这美食,果真能通人心。”
诗仙李白有幸为这场盛宴题诗,他品尝佳肴,感受席间和谐氛围,文思泉涌,挥毫写就《食府新韵·帝王宴》:
“帝王探美食,各显其所能。
洪武重本味,沃土深耕育嘉禾。弘历求美观,雕龙画凤饰琼宴。
世民广吸收,四海珍馐汇舌尖。始皇定标准,尺度斤两量方圆。
初逢异馔多排斥,锅铲之间见真性。
朱识功夫菜,乾隆悟味先,世民融古今,始皇纳弹性。
摒弃成见合力作,帝王盛宴动九重。
八宝饭香凝社稷,玲珑虾饺蕴诗篇。
麒麟鱼跃丝路广,律法度量保安全。
莫道帝王口舌贵,人间至味在民间。
美食无界连通感,融合创新薪火传。”
如今,美食探索已成为各位皇帝新的乐趣和“事业”。朱元璋的御菜园成了景区“从农场到餐桌”理念的示范基地;乾隆的美食美学工作室定期推出创意菜品和摆盘课程;李世民的“贞观味典”项目致力于挖掘和推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连嬴政,也受邀参与了景区餐饮业标准化升级工作,不过他现在的标准里,已然包含了“风味多样性保护”和“个性化服务指南”等充满人情味的章节。
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品茗(或咖啡)论“食”,朱元璋依然会笑乾隆“穷讲究”,乾隆也会调侃朱元璋“不懂风情”,李世民则分享他新发现的世界美食,嬴政则会提供他的营养数据分析——只是,他的数据分析报告末尾,总会附上一份关于“消费者情感反馈与风味趋势”的调研摘要。这场始于口味差异的美食探索,最终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调和了古今,融汇了东西,让这些曾俯瞰众生的帝王,在人间烟火里,找到了最温暖、最真实的连接,也让他们深刻领悟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其核心,皆在于掌握那微妙的“火候”与“调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