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主动请缨,协助整理庆典所需的各类文献史料,确保历史细节的准确;王羲之(特邀投影)欣然提笔,为庆典题写主题匾额;王维则以其“诗中有画”的才情,创作了一幅描绘景区四季美景与古今人物共处的山水长卷。
甚至一向颇具争议的慈禧太后,也难得地展现了大局观,不仅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几件精美珠宝(高仿品)充实乾隆的艺术长廊,还以其对宫廷礼仪的精通,指导了庆典开幕式的部分环节,使其在盛大之余,更添一份庄重与韵味。
霍去病将军穿梭于各个筹备现场,看着原本存在于不同史书章节中的人物,此刻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忙碌、交流、协作,他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他对副手感叹:“这哪里仅仅是一场庆典?这分明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是一次打破时空壁垒的灵魂共鸣。”
此次庆典,也得到了“维度桥梁”项目组和“宇宙诗篇”数据库的全力技术支持。
整个庆典区域被打造成为一个巨大的智能互动空间。地面和部分建筑表面铺设了感应材料,可以根据人群密度、活动内容甚至参与者的情绪波动(通过匿名数据分析),实时变幻光影色彩与图案脉络,仿佛整个场地都在随着庆典的节奏“呼吸”和“脉动”。
“宇宙诗篇”数据库中那些关于星辰、时空、文明的宏大叙事与优美词句,被制作成了震撼人心的全息投影,在景区上空缓缓流转、交织,如同为这场盛宴披上了一层梦幻的星空幕布,提醒着人们这一切奇迹所依托的宏大背景。
科技与人文,在此刻完美融合,为“时空交响曲”赋予了超越时代的视觉与心灵体验。
庆典前夜,所有主要筹备工作均已就绪。朱元璋、乾隆、李世民、嬴政不约而同地来到已布置一新的主会场,静静地漫步其间。
看着眼前流光溢彩、融合了无数心血的场景,朱元璋不禁感慨,语气中少了往日的火气,多了几分温和:“想想五十年前,咱刚被‘弄’到这地方的时候,看啥都不顺眼,觉得这也不合规矩,那也有违祖制,整天想着咱的大明……”
乾隆闻言,也难得地没有反驳,而是优雅地整理了一下衣袖,接口道:“朕何尝不是?初来时,只觉得此间事物粗陋,缺乏文雅,一心只想复现朕的紫禁城与圆明园。”
李世民微笑着看着他们,目光深邃:“那时我们都还带着各自时代的烙印与固执,仿佛隔着无形的墙壁。但现在看来,这五十年,我们都在改变,都在学习,也都在被这片土地所改变。”
嬴政负手而立,望着远处他那“秩序基石”展区冷静而充满力量感的灯光,缓缓总结道:“诚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管理之道亦需与时俱进。标准化非为僵化,而为在变化中寻求最优之效率与公平。这五十年,寡人亦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