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艺海拾珍”长廊内,氛围优雅而神圣。乾隆帝身着石青色常服,气质清贵。五位来自不同艺术院校、在前期活动中展现出卓越天赋和深刻理解的学子,身着中式礼服,静立堂前,如同等待点睛的画中之人。
“艺术之道,在于承古意,开新境。”乾隆的声音如同廊内流淌的古琴音,悠远而清晰,“师古人,须知其法度,更须悟其精神;师造化,当观其形态,亦当感其气韵。拘泥形似,是为画匠;得其神髓,方能成家。”
他打开一个紫檀木匣,里面是五方莹润无瑕的白玉镇纸,每方上都以微雕技艺刻有不同的勉励之词,如“格物致知”、“游于艺”、“匠心独运”等。“此镇纸,随朕多年,镇的是纸,亦是心。今日赠予尔等,愿尔等能以之镇守初心,于艺海中不为浮名所动,不为流俗所扰,潜心创作,他日……超越前人,自成一家。”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与毫无保留的祝福。
文化广场上,李世民的选择则体现了他一贯的全面眼光。七位品学兼优、在文史研究和体育竞技中均表现突出的年轻人,身着干练的唐风劲装,肃立于台下。李世民本人则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圆领袍,英气逼人。
“文化,乃一个民族之根基,之魂魄;武备,乃守护文明之盾牌,之脊梁。”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弟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此非虚言。望尔等能以文养武,以武砺文,文武兼修,方成栋梁。”
他首先将一柄精心锻造的仿唐横刀授予其中一位弟子,刀身寒光熠熠,象征着力量与守护。“此刀,望你持之正义,护该护之人。”接着,他将一套亲自校注点评的《贞观政要》赠予另一位弟子,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凝聚着他一生的治国心得。“此书,望你读之思之,明得失,知兴替。”
其余弟子,也分别获得了象征性的文房四宝或武术器械。这份传承,是能力,更是格局与担当。
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嬴政的传承仪式。在充满几何美感的“秩序基石”展示馆内,四位攻读管理、法律、社会学的优秀学子,身着严谨的深色正装,等待着这位以“法度”着称的帝王。
“世人常言,寡人重法苛律。”嬴政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后的通透,“然,法度、标准,非为禁锢,实为基石。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求高效。此理,于国于家于业,皆然。”
他拿出四本装帧简洁却分量十足的书籍——《标准化新解》。这是他近十年来,结合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对其毕生理念进行反思、修正与升华的结晶。“此书,非金科玉律。其中所言标准,需与时俱进;所立规范,需留有余地。望尔等谨记,标准之上,当有人情;秩序之内,应有空间。如何在严谨的框架下,注入人性的温度,创造更富弹性的高效,是尔等需要探索的新篇。”
这份传承,不再是冰冷的律条,而是蕴含着辩证思考与未来期待的智慧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