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内,南宫毅神情凝重,目光紧紧锁在手中的书上,手指快速翻动,书页哗啦作响。
““裂石”,物理系83号异能,觉醒度达百分之百时,能碎裂一切实质物体,不过对元素体无效……唉,不是这个。“实聚”,物理系82号异能,觉醒度百分之百后……也不是这个……这书居然连个目录都没有……”南宫毅眉头紧皱,嘟囔着。
这本异能查询图册是易天从无极天宫借来的。易天是四人中最早觉醒异能的,资格最老。上了高中后,林博盛和金刚也陆续觉醒,只有南宫毅,始终没有觉醒的迹象,这让他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是个普通人。其他三人觉醒后,都相继前往寒武学院报到,唯有南宫毅还留在高中,为两年后的高考发愁。三人也为南宫毅无法觉醒能力而忧心,可这异能觉醒之事,就像小说里张无忌掉进山洞,遇见肚子里有九阳真经的猿猴一样,可遇不可求。直到昨天,南宫毅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山洞”和“猿猴”究竟在哪。
南宫毅将书往前翻了几百页,页眉标注着“历史”。虽然这段文字他已看过无数遍,但还是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毕竟课本里的内容太过简略。
“公元2023年,一些教派宣称已实现天人合一,凡人能够修仙得道。与此同时,一批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的人类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前人创造的体育世界纪录,他们能轻松超越。其中个别人,能操控火焰、水流,还能隔空取物。”
“人们发现,这些异能者大多是在社会上宗教教派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或是瑜伽教派的大师,或是道教隐居的掌门人。于是,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习武修真的热潮。”
“但令人意外的是,普通人根本无法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修行玄幻异能。整整十年间,全世界新出现的异能者寥寥无几,仅有数十人,且能力大多平庸。在数年后修订的异能分类书中,他们的异能排名通常都在200位之后。十年的时间,世人对异能的狂热逐渐消磨,开始相信那些异能者是上帝的宠儿。在经历了十年的低谷后,全世界注册在案的异能者,仅有232人。”
“2045年,大多数异能者选择隐居生活后,人们逐渐淡忘了他们的存在。然而这一年,异能者人数突然暴增。仅仅2045年,全世界新出现的异能者就突破两万,2046年更是达到惊人的六万之多!直到2048年,这股暴增的势头才逐渐放缓。史称这三年为新世代“寒武爆发”。”
“寒武爆发期间,全球生物物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只在神话与玄幻小说中出现的物种,开始在世间显现。之后的研究表明,以2045年为界,之后诞生的生物也具备了各种特异能力,但变异过程不像人类那么明显。所以,人们担忧的生物物种大洗牌并未出现,相反,人类社会中异能者大量涌现。”
“异能者的爆发给社会带来了动荡。异能者觉醒的年龄大多在17到20岁之间,其中少数异能,强度更是骇人听闻。科学家至今仍未研究出真正原因。”
“异能是一把双刃剑。当普通人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后,一些原本内心邪恶的人便开始利用异能作恶。3?25吉隆坡双子塔事件,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是那个在三分钟内杀掉两座大楼里的人,十七八岁的女变态杀人狂吗?”南宫毅心中暗想,“据说她的异能是“疾”,国家警卫队的异能小组都不是她的对手,最后还是出动了国外的异能者“迅”才将她抓获。同系异能,上克下的结果一目了然。”
“3?25吉隆坡双子塔事件后,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商讨针对异能者的措施。一半以上的联合国成员国投票支持限制异能者的行动和能力,中国、美国、俄罗斯均投反对票。2047年,所有登记在册的异能者统一受到各自国籍所在国家的管辖,限制他们在生活中使用异能,个别危险的异能更是在觉醒之初就被严格控制。”
“来自政府的压力最终引发了社会上异能人士的暴乱,如星火般在各国不断出现。在几次大规模镇压后,“黑色十月”来临。”
““黑色十月”是在美国南部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动乱。邪派组织zero(亦称零)进入公众视线,他们吸纳强力的异能人士加入,若有不服从者便将其抹杀。凭借背后不知从何而来的强大财力、雷厉风行的手段以及组织成员的恐怖异能,十个月内,当时几乎七分之一的异能者被他们收入麾下,遭到清洗的异能者多达三万。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多数异能者觉醒后也不敢在政府注册。几个小国相继被攻陷,各国政府军组织了几次围剿,却从未成功。”
“在当时的社会,异能等同于罪恶。”
“还好自己晚生了几年,黑色十月的时候我才六岁,不然被抓起来可就糟了。”南宫毅小声嘀咕。
“黑暗的另一面必定会有光明存在。由当世几大强者联合成立的组织寒武,联合了有志反抗零组织的异能人士,公开与零对抗,并设立寒武学院,收纳觉醒异能却还不会妥善运用的人。学员在学院中接受系统化的异能训练,将自身异能提升到可作战的高度。”
“两年内,寒武与零正面交锋数次,长白山一战更是剿灭了零组织旗下30人的高阶异能分队,其中还有排名前二十位的“毒霭”和“潜林”。”
“至此,寒武遏制住了零的疯狂势头,两个组织分庭抗礼。零组织也不再公开狩猎异能者,只有零星的动乱表明他们依然存在。而寒武学院培训学员的风尚也得以保留,学员毕业后效力于寒武学院或是政府组织,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歼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