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同时停在原地,不攻击,不移动,也不回应任何挑衅。
对方节奏被打断。原本高涨的情绪开始动摇,战歌变得杂乱。第四分钟,赤焰中单角色冒进突袭,却被早已预判路径的沈逸反手控住,瞬间集火秒杀。
局势逆转。接下来的团战中,沈逸团队展现出惊人的协同精度。技能衔接如同机械齿轮咬合,每一次进攻都建立在前一次防守的余波之上。第八分钟,最后一波团战爆发于高地塔前,对方主输出刚释放大招的瞬间,林悦的角色恰好抬手施法,护盾精准覆盖全队。
系统宣布胜利时,全场安静了几秒。
随后响起零星掌声,接着越来越多。
赛后采访区,记者追问:“你们如何解释对手使用文化元素的行为?是否构成冒犯?”
林悦接过话筒:“我们在游戏中见过太多战斗,但很少见到这样的表达。他们不是在羞辱我们,是在扞卫自己的认同。只是有时候,扞卫的方式会变成壁垒。”
她顿了顿,“我们今天没有拆掉任何东西,只是试着穿过它。如果这能让他们愿意听听我们的想法,那就够了。”
沈逸站在一旁,听着翻译将这段话转述给本地媒体。他没再多说,只是在离场前,对着镜头说了句:“明天我们会继续打训练赛,欢迎任何人来试。”
第二天起,陆续有其他战队派人观战。第三天,一名赤焰队员私下联系林悦,询问脑波采样设备的具体参数。第五天,当地电竞协会发布声明,表示将成立专项小组研究跨区域认证机制的兼容性问题。
一周后,他们登上飞往欧洲的航班。
候机厅里,沈逸打开笔记本,翻看下一站的情报汇总。林悦坐在对面,正回覆一封来自陌生邮箱的讯息,内容只有短短一句:“你在东南亚做的,已经开始影响别处。”
她把屏幕转向沈逸:“你看这个发件时间,是我们在打第二局的时候。”
沈逸点头,没多说什么。他将一份新文件拖进加密文件夹,命名为“欧洲站:应对潜在干扰预案”。关机前,他顺手点开新闻页面。
一条实时更新跳了出来:某地下指挥中心的监控录像被匿名上传,画面中,一个男人背对镜头坐着,面前的屏幕上正播放他们在东南亚的比赛回放。他的右手搭在椅背上,左手缓缓抬起,点了点太阳穴。
沈逸盯着那帧画面看了两秒,然后合上了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