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没有立刻按下。测试系统的加载进度停在百分之四十,右下角的拦截提示仍未消失。那道异常数据包被挡在外层防火墙之外,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根细针,扎进刚刚铺开的计划里。
他调出后台日志,将那段加密信号单独剥离。系统自动解析出三组跳转路径,终点都指向同一个未注册的游戏节点。这不是普通玩家会用的方式,也不是新手能接触到的技术层级。
“有动静。”他低声说。
林悦抬头,“是刚才那个?”
“还在试。”沈逸把记录转发到三人频道,“不是一次性的探测,是持续施压。对方想看我们的反应速度。”
陈宇从训练场走回来,作战靴踩在金属地面上发出短促回响。“那就让它看清楚点。”他站到控制台另一侧,打开防御塔的逻辑编辑界面,“我把触发阈值再压低一点,等它真正撞进来的时候,直接反向追踪源码流向。”
“不行。”沈逸摇头,“现在反制,等于暴露我们已经察觉。留着它,让它以为还能继续窥探。”
林悦皱眉,“可这样会不会让申请者受影响?如果测试过程中突然断连……”
“所以我们要先改规则。”沈逸关闭了原始接入通道,在公告栏新增了一条动态验证流程。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一道实时战术题才能获得令牌资格——题目由系统随机生成,答案每五分钟刷新一次,过期作废。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拿到伪造链接,没有解题能力也进不来。”他说,“真正的筛选,从第一步就开始。”
林悦看着新设置的答题界面,犹豫了一下,“但如果太难,会不会把一些真心想加入的人也拦在外面?”
“不是靠难度筛人。”沈逸敲入一组指令,调出策略模拟空间的预演结果,“我要看的是决策模式。比如面对资源不足的情况,是优先保自己输出,还是选择支援队友?这些选择会形成行为画像。”
屏幕上跳出几组模拟数据流,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玩家反应。有的在遭遇突袭时第一时间开启隐身技能脱离战场;有的则试图标记敌人位置并呼叫集合;还有一类,在通讯中断后立即切换备用频道发送求救信号。
“我们不需要完美操作。”沈逸指着最后一类行为轨迹,“我们需要的是不放弃沟通的人。”
陈宇看了眼训练区的环境参数面板,“我已经把风雪和坐标偏移设为阶段性触发,前三十秒正常运行,之后逐步加压。断网模拟最多持续八秒,足够测试应急反应,又不会让人直接崩溃。”
“保持这个节奏。”沈逸点头,“别让他们死得太容易,但也别一开始就逼到绝路。”
他重新启动测试程序,进度条再次开始推进。这一次,网络波动明显减小,防火墙层级已升级至三级加密,所有外部请求必须经过身份令牌核验才能进入内网区域。
加载完成。
虚拟训练场的光屏由灰转亮,地图轮廓逐渐清晰。一片荒原地形展开,零星分布着掩体与高点,中央是一座半塌毁的信号塔,正是他们设定的集结点。空气中飘着细微的粒子效果,模拟低温环境下的呼吸凝雾。
“新模式已上线。”陈宇确认了最后一项干扰机制的冷却时间,“随时可以接入申请者。”
林悦打开了情绪记录模块,界面分成多个小窗,分别对应心跳频率、语音语调分析、操作延迟波动等指标。“我会重点观察他们在突发状况下的语言习惯。紧张时是骂人,还是安慰别人?掉线后第一句话说的是‘我没了’,还是‘你们快跑’?”
“这些比战绩更能说明问题。”沈逸说着,将自己的监控权限扩展至全局行为追踪。只要有人在测试中表现出异常一致的操作节奏或规避特定机制的行为模式,系统会立即标红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