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手指停在导入键上方,屏幕上的推演曲线刚刚跃升至百分之五十二。他没有立刻启动新一轮测试,而是调出刚才那场模拟战的全过程记录。
画面回放第三分十六秒。己方一名法师角色突然偏离阵型,脚步拖沓地走向废墟边缘,影刃队三人几乎在同一瞬间转向声源方向。真正的突击组从地下管道绕后,三秒内击溃后排输出位。
“就是这里。”沈逸将这段标记为关键节点,“他们依赖声音判断威胁优先级,反应模式已经形成惯性。”
林悦凑近副控台,看着轨迹重叠图。“如果我们每次战斗都用这招,他们会不会察觉?”
“不会一直有效。”沈逸关闭回放窗口,“但可以作为起手策略。只要让他们先入为主地认定我们喜欢偷袭侧翼,后续调整节奏时,他们反而会过度解读环境音。”
陈宇站在训练舱门口,头盔拿在手里。“所以你是想骗他们的判断?”
“不只是骗。”沈逸打开系统深层界面,启动“策略矩阵生成”功能,“是把他们的习惯变成突破口。我们现在面对的三支队伍,打法完全不同,必须分开应对。”
屏幕分裂成三个区域。左侧是影刃的监听预判模型,中间为铁阵的环形防御结构,右侧则是流光的职业轮转节奏图谱。
“先看影刃。”沈逸点击第一块面板,“他们的强项是信息捕捉,弱点是对‘异常行为’缺乏准备。如果我们表现得太谨慎,他们会等;如果我们太激进,他们会设伏。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觉得我们犹豫不决。”
“演?”陈宇皱眉。
“不是瞎演。”沈逸调出一段加密录像,“这是我之前在排位赛里的操作。我扮演一个技能衔接不顺的法师,连续两次施法延迟。对方以为我手速不行,第三次直接越前压制,被我反手控住秒杀。”
林悦盯着画面看了几秒。“你是故意失误的?”
“每一次破绽都有目的。”沈逸关掉视频,“对影刃,我们要制造可控的混乱。比如让远程职业走位迟疑,引他们提前发动声诱陷阱,主力再从静音区突进。”
陈宇低头想了想。“那我得改连招节奏。不能像平时那样一压到底。”
“对。”沈逸点头,“你要学会在正确的时候做错事。”
林悦记下要点,开始整理应对框架。她把影刃的战术拆成三个阶段:监听期、判断期、响应期,并标注每个阶段的诱导方式。
“接下来是铁阵。”沈逸切换到第二块面板,展示团队减伤叠加机制,“他们不怕强攻,怕的是节奏被打乱。一旦进入他们的防守循环,我们就被动了。”
“那就别让他们循环起来。”陈宇说。
“没错。”沈逸展示一组数据,“他们的沉默领域会在主坦血量低于百分之三十时触发。如果我们等到那个时候再爆发,等于送上门去。”
“所以要在他们没到临界点前,逼出那个技能?”林悦问。
“更准确地说,是假装要逼出来。”沈逸调出模拟场景,“我们做出强攻姿态,压低主坦血线到三十五左右,然后突然撤退。他们很可能以为我们要打斩杀,提前开技能,结果发现是假动作。”
“等他们冷却结束,我们再真正出手。”林悦接上思路。
“就是这样。”沈逸标记这个方案为“伪斩杀诱控”。
陈宇嘴角微扬。“这比硬拼有意思多了。”
最后是流光。沈逸放大他们的走位热力图,三条轨迹几乎无缝衔接。
“他们最难缠的地方在于没有固定指挥。”他说,“决策分散,反应极快。常规标记和语音指令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林悦看向自己设计的通讯协议。“要不要增加自动提示?”
“不行。”沈逸否决,“他们就是靠预判我们的提示来同步行动的。如果我们的标记太规律,等于在给他们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