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手指在终端上滑动,调出战斗日志。林悦靠在座椅边缘,呼吸已经平稳下来。陈宇站在窗边,头盔拿在手里,目光落在大屏上还未刷新的对阵名单。
“先看数据。”沈逸开口。
屏幕上跳出三组曲线图,分别是技能释放时间轴、伤害分布热区和移动轨迹重叠分析。他点开第一波交锋的片段,画面定格在敌方先锋组进入凹陷区域的瞬间。
“他们推进时停了0.8秒。”沈逸放大时间轴,“不是失误,是故意压节奏。”
林悦凑近屏幕,“可他们还是冲进来了,说明我们的假象有效。”
“有效不代表安全。”沈逸切换视角,调出敌方法师的动作记录,“他在结界成型前半秒往后退了半个身位,说明他预判到了陷阱。”
陈宇皱眉,“那他是猜到我们要埋雷?”
“不完全是。”沈逸拖动进度条,回放包抄路线,“右侧通道的两人走位太规整,像是演练过的试探。真正的问题在左边——那个去断桥的人,偏离了常规路径七米。”
林悦低头翻自己的笔记,“我们当时以为他是掉队了。”
“他没掉队。”沈逸关闭回放,“他们在测试我们的反应极限。如果我们追击左侧,右边就会形成反打机会。”
空气安静了一瞬。
“所以第一场赢了,但打法已经被摸底。”陈宇声音低了几分。
“不只是摸底。”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输入当前战术参数,系统生成一组推演结果,“按照这个模式再打三轮,对手适应概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七。窗口期只剩前三分钟。”
林悦咬了下嘴唇,“那之后怎么办?总不能每次都换套路。”
“不用换。”沈逸点击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备用方案A”,“我们保留主框架,但在关键节点插入变数。比如幻音结界释放后,延迟集火两秒;或者让陈宇提前绕后,逼对方改变阵型。”
陈宇摇头,“太冒险。我晚了半拍,是因为减速区范围比模拟时多了两米,目视判断有误差。”
“这个问题要改。”沈逸调出地形校准界面,“以后所有技能覆盖范围,必须手动标注边界线,不能依赖系统默认提示。”
林悦点头,“我也有一件事要说。释放假象的时候,我想过要不要提前引爆地雷,但没收到指令,最后按原计划执行了。”
“你是对的。”沈逸看着她,“犹豫是对的。战场上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及时反馈。下次如果觉得该变,就直接说。”
他打开语音记录功能,“从现在开始,每场比赛结束后,每个人写一份独立心得。不看别人的,也不受我说法影响。十分钟后交。”
林悦掏出随身平板开始打字。陈宇靠墙坐下,手指在膝盖上划动,回忆刚才的走位细节。
沈逸则启动碎片收集兑换模块,将首战获得的三块战场碎片合并成一张“视野强化卡”。这张卡可以在下一局提供五秒的真实视野穿透,专门应对隐身或幻象类技能。
“地图的事还没解决。”陈宇忽然抬头,“【深渊回廊】到底怎么回事?谁能让官方临时加图?”
“不清楚。”沈逸调出权限记录,“但标记是‘临时开放’,只限本轮使用,连测试服都没上线过。”
林悦停下笔,“会不会是抽签随机出的?”
“不是。”沈逸指着后台日志,“更新时间在比赛开始前十分钟,而且只有我们这轮启用。系统预警触发不是偶然。”
陈宇站起身,“有人想让我们吃亏。”
“也可能是想看我们怎么应对。”沈逸合上终端,“不管是谁,目的都是打乱节奏。所以我们不能按经验来。”
他打开新文档,写下三条原则:
一、首战以探路为主,不追求击杀效率;
二、每三分钟评估一次地形变化,防止机制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