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阳光把老街切成两半,一半落在林默棋艺馆的青瓦上,一半铺在新铺的青石板上。周明轩坐在老梨木棋盘旁,看着周承宇将《全球棋运图谱》装订成册,最后一页的空白处,祖孙俩共同写下:“始于一着,终于万家。”
“爷爷,这图谱收录了七十年的棋运变迁,”少年摩挲着烫金的封面,封面上的地球图案被红黑棋子环绕,像颗被棋局包裹的明珠,“从老街的泥巴棋到火星的全息局,太爷爷说的‘棋运共此生’,原来真能让全人类共用一盘棋。”周明轩翻开扉页,林默中年时的照片旁,不知何时多了片今年的槐树叶,叶脉的纹路恰好与照片里的棋盘线重合,像时光在悄悄打了个结。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运棋”,是用全球棋手捐赠的木料边角料拼的,每颗棋子都带着不同的木纹,却被打磨得同样温润。老人把棋子分装成“家庭套”,每套里都有张纸条:“棋运要一家人攥着才热乎。”这些棋具要寄往战乱地区的难民营,纸箱上印着林默的话:“棋盘能挡子弹,棋子能暖肚子。”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做“棋运共振实验”,监测显示全球同步下棋时,地球的磁场会产生微小的波动,频率与人类的脑电波和谐共振。“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棋运连命’,”苏晚指着仪器上的波形,“七十年的棋子,把全人类的心跳调成了一个节奏。”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此生棋运墙”。巨大的电子屏上,滚动着全球棋手的实时动态:叙利亚的“林光”在帐篷里教妹妹摆棋,挪威的老人对着全息投影与孙子复盘,巴西的孩子用红浆果在雨林里拼“和”字。“太爷爷说,‘棋运不是输赢,是有人愿意陪你下’,”小姑娘指着屏幕上的笑脸,“您看这些人,隔着重洋也像坐在一块儿。”
午后,“全球共弈”活动开始了。棋馆的主屏幕上,137个国家的棋手共同下一盘棋,每步棋都要经全球投票决定,最终红黑棋子在楚河汉界旁围成圈,像个没有棱角的太阳。当结果弹出时,周承宇举起林默的绿檀木“帅”:“太爷爷说‘最好的棋运,是没人想结束这局’,现在咱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