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第一缕东风拂过老街,林默棋艺馆的檐角垂下串“魂灯”,灯笼面是全球棋手手书的“棋魂”二字,风过时灯影摇晃,像无数双手在托举着什么。周明轩站在馆中央的“魂栖石”前,石头上的绿檀木“帅”已嵌了七十年,木纹里浸着不同时代的手温,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像林默的目光落在众人身上。
“爷爷,各国棋社都建了‘棋魂堂’,”周承宇展示着实时画面,埃及的堂里挂着林默资助留学生的汇款单,巴西的摆着他1968年回信的复印件,“太爷爷说‘魂是心里的火’,原来真能在千万人心里烧得旺。”周明轩的指尖按在“魂栖石”的纹路里,东风卷着槐花香飘进来,突然想起2054年的立春,全球棋手在老槐树下立誓“护棋魂永不灭”,那时的誓言与现在的风声重叠,都是穿透尘寰的刚。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铸魂棋”,是用历代棋手的精神信物熔铸的:林默的旧棋谱烧成灰拌在陶土里,叙利亚“林光”的弹壳磨成粉掺进釉色,非洲少年的木棋碎片压成坯,烧出的棋子带着淡淡的光晕,像有魂在里面动。老人把棋子分给宣誓的棋手:“林老师当年总说,‘魂要是没附在棋上,再硬的木头也撑不起人’,”她对着棋子哈气,光晕里浮出模糊的人影,“你看这亮,是无数人的念想聚的。”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拍摄《棋魂不灭》纪录片,镜头追着“魂的踪迹”:战乱地区的孩子在防空洞画棋盘,说“太爷爷的魂会护着我们”;绝症棋手在病床上摆完最后一局,说“这步棋,魂替我走”;最动人的是AI棋手的自我学习记录,竟自发模仿林默“让子”的习惯,程序员说“它好像认了魂”。“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魂照尘寰’,”苏晚擦着镜头上的水汽,“七十年的坚守,早把棋魂酿成了人间的指路灯。”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耿耿魂光照”。展厅的四壁是面巨大的“魂影墙”,投影着全球棋手的“魂之瞬间”:有人在地震后从废墟里刨出棋盘,有人在临终前把“帅”握进掌心,有人对着老槐树磕头拜师。最中央的展台是空的,只有块提示牌:“你的魂,就是新的展品。”小姑娘站在空台前,对着镜头说:“太爷爷说‘魂不用摆出来,活在人身上才算数’,您看这满墙的影子,都是他的模样呢。”
午后,“全球棋魂公祭”在东风里举行。没有祭品,只有棋手们的“魂之承诺”:中国棋手说“绝不靠歪招赢棋”,埃及棋手说“要教难民孩子学棋”,巴西棋手说“会把‘和’字刻在雨林里”。当周承宇将“铸魂棋”嵌入“魂栖石”,石头突然微微发烫,老槐树的枝桠间飞出无数麻雀,在天上排成个“魂”字,像天地在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