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二媳妇一头雾水,怎么一会功夫,玉佩又成了她儿子弄丢的?难道,万安真做了这等顽劣之事,却没告诉她?蒋二媳妇瞬间心虚起来,找起玉佩来更加卖力了。
好半会,目送蒋家婆媳怏怏离去,树后两人方才走出来。
林清和面色凝重,虽然没有完全听清,但是从蒋家三人透露出的只言片语来看,那块竹节玉佩,应当是不慎丢失。而蒋文良,对此事好像极为避讳,只敢吩咐家人夜间寻找。如果说是怕林家怪罪才这么做,理由稍微有些牵强。
再联系泥潭这个地点的特殊性,林清和觉得,有必要去一趟书院,找顾青云探探口风了。
等了半月,林清和才有机会登上李三叔的牛车,随之前往南浔县城。
身后背篓里,装着刚做好的点心,林清和打算拿到县城市集上试试水。
车上坐了好些妇人,林清和同她们简单招呼后,在角落里找了位置,坐下后便闭目养神。原本想要探听八卦的婶子,见状只好熄下满腹心思,转而谈起了县城趣事。
一路颠簸,在林清和感觉身子骨快要散架时,县城终于到了。
看着眼前恢宏却古旧的城门,林清和心下感慨万千。这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再见到时,却已是时空转换。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回不去了。
守城卫兵仔细检查了行令后,林清和踏进了南浔城。
行令之事,有赖于顾枝的提醒。本朝规定,进城都需要带上由当地官府签发的行令,若是去百里之外的地方,还得另外准备路引。
南浔城历经两朝二十八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街道经过多次翻新,铺着青灰色的砖块,加上官府会定期派人清理路面,因此看上去较为整洁干净。
顾青云的书院位于城南,是富贵人家的聚集之所,书院、县衙都在那个方向。
途径西市,林清和顺手花了四个铜板,买下两个包子。一素一荤,均是皮薄馅厚,一口咬下去,鲜香四溢,他满足地眯了眯眼。
一边吃一边问人,林清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问渠书院,”看着门口的匾额,林清和轻声呢喃,“果真气派。也不知道顾青云这会下学了没有。”
他踏上阶梯,将背上的背篓放置一旁。书院的朱红大门洞开,里外甚是安静。门后坐着位两鬓斑白的文士,正阖着双目打盹,手中书籍堪堪触地。
林清和摸了摸鼻子,上前行了一礼道:“先生叨扰了,敢问学子现下可下学了?”
顾青云听到门卫的禀报时,心情激荡之下,竟忘了如何反应。旁边好友见状,忍不住伸手推搡:“发什么呆?心上人来了,还不快去迎接?”
顾青云回过神来,骤然起身,快步向外走去,将好友的调侃抛诸脑后。
“哎哎,你的书不要了?”章之霖急得在身后大喊。
一旁的贺远舟摇头笑道:“我们替他收拾吧,眼下青云怕是分不出其他心思。”
章之霖啧啧两声,面上微酸:“重色轻友!不就是订婚么,回去就让我娘帮我物色物色。”
贺远舟盯着手中书册,嘲讽道,“呵,等你有了未婚妻,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清和见到顾青云的身影,微微松口气,可算来了。
顾青云见状,不禁有些莞尔。定是先生过于严肃,才惹得他如此戒备。
见顾青云向文士行礼问好,林清和才恍然,原来这是他的老师,怪不得通身文气,气质异于旁人。想到这里,不由得微微郝然,对方方才一副刨根问底的架势,大抵是想了解一番学生家眷,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陈子邺笑着摆手,丝毫不放在心上。寒暄过后,便让他们去长亭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