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最后一局的比分一开始咬得很紧,但是5分之后,迟晚竟然逐渐露出疲态,比分逐渐有点拉开了。
5:8。
迟晚这时叫了个暂停。
转播镜头紧紧追着场中的运动员,迟晚走到场边拿起毛巾糊了自己一脸,黎捷指导对迟晚说着什么,总之一分钟的暂停很快结束。
迟晚重新回到场上。
暂停似乎是有效果的。
回到场上的迟晚把握住了两轮发球权,连追两分,比分变成了7:8。
但对方的体力很明显胜于迟晚,不止跑动快,回球力量也强。
迟晚的球风凌厉凶狠,又擅搏杀,这样的风格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不小心就成了冒进。对方似乎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抓住了迟晚这一特点,不管领先还是落后,始终保持着自己搏杀的节奏。
7:9。
这时候的胜负只在眨眼间。
迟晚猛地跨了一步,拼了命一般想要去救球,那个白色的球却在球拍够到的一瞬间落了地。
7:10。
这样的比分,在十一分制的比赛中,兵败只是一瞬间的事。
几乎是命悬一线。
迟晚一个反撕回球,球擦着球桌的边沿而过,比分停止在7:11。
赢了比赛的约翰娜在那一刻有些不敢相信,反应过来之后兴奋地扔下球拍,跑去拥抱场边的教练。
“啊……这样的话,迟晚是以3:4的比分输掉了这场比赛,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下半区失守。”解说难掩失落,“而且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上半区的队员进入到决赛,面临的将会是外战。”
看台上有人欢呼有人起立,唯独迟晚与这一切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她愣了一会,不知在想些什么,表情变得有些空白。
没有人能永胜不败,但是以往输球也是输给自己人,可这次毕竟是世界大赛,更何况迟晚还是输给了外国队员。平时媒体报道国乒时,一般都是说第几次包揽了冠亚军,而迟晚这次的落败,不光输掉了自己的比赛,还相当于把队伍包揽冠亚军的机会彻底输了出去。
但她还是很快回过神来,走到场边与裁判和教练一一击掌,对手难掩兴奋,与她击掌的时候还抱了抱她。
迟晚轻轻拍了拍对手的后背,然后将人松开,擡眼就看到有摄像机对着她拍。
某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纷至沓来,迟晚走到采访区时,脸色都是煞白的。
那些媒体手里的长枪短炮与那一年的场景有了瞬间的重叠,她好像走了许多年,还是没能走出那一年。
绝望的味道漫延到口腔里,极苦的余味带着一丝铁腥。
她耳朵有些嗡鸣,不知道是不是太紧张了,连记者说了什么都没听太清楚,似乎是在问她——为什么会输?是不是又想起了那年的世锦赛?这次赛后,队内的主力位置会发生改变吗?你觉得这次负于T国选手,自己要负多少责任?
有些动作快的媒体连标题都想好了,《迟晚惨败,女乒下半区失守,乒乓王者陨落就此开始?》明晃晃地挂在体育新闻的头版。
洛宁第一次见迟晚露出这样的神情,漆黑的眼眸泛着迷茫,眼睫微微颤了一下。
“是我表现不好,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迟晚说这话的时候,汗水顺着鬓角缓缓滑落,眼底弥漫着隐藏不住的愧疚。
镜头之外,洛宁忍着心疼,开始找他的手机。
刚才恨不得穿过电视屏幕去抱她的人,在找到手机,翻出微信的那一刻,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如果可以,他更想给她打个电话。
他想了好大一会,发过去两个拥抱的表情,说:比赛辛苦了。
然后他打开相册,把这几天新拍下的风景和鲜花都发给了她。
他没提胜负,也没刻意安慰,只说了三个字——等你呢。
……
迟晚的单打截止于今晚,可是明天还有她的双打比赛,按理说她应该不会在现在看手机。但是洛宁莫名有一种预感,她会在今天看他的消息。
钟表的指针在指向十一点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迟晚的消息。
很简单地几个字——我不会认输的。
迟晚发完这六个字,手指微微颤了一下。
不管她此刻有多么难过消极,她都只有这一晚的缓冲时间。明天还有双打的决赛,她不能因为自己拖垮队友和整支队伍。
身边的人都在安慰她,不管是队友还是家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她,包括一向严苛的教练们,以往她们训练时稍有一点松懈都会挨批,但在这一刻竟是一句重话都没说。
和那一年一样,没有责怪和批评,只是希望她能尽快走出来。
所以面对众多安慰时,她对许多人说——我没事,别担心。
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是一副久经沙场的战士模样,似乎对失败或者成功都有办法去平静地面对。但是,在看到洛宁的名字的那一刻,她拙劣的伪装就再也撑不下去了。
她没办法像对其他人那样对他说出那句别担心。
他太了解她,知道她有多么想赢,所以怎么可能不担心。
迟晚看到他发来的那些照片,一个人坐在床边,怔愣了半晌。
迟晚是一个对时间并不敏感的人。她一天到晚三点一线,徘徊在宿舍和训练馆之间,在这个最具有活力的年纪,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生活,要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