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哥带来的消息对徐氏跟何呦呦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
原来前几天,徐家的摊位接待了一个大户人家的车队。
据说是滑县边上的一个举人老爷,被举荐到京西南路那边的义学当教谕。
刚巧那举人老爷的岳家在那边,帮他们置办了些家业,钱不凑手,便想着这边的庄子卖了。
“这庄子不算大,只有十来亩水田,三十亩的旱田,倒是有一个小矮山,还有二十来亩的沙地。”徐二哥把前面的情况说完,直接说起庄子的大小。
说到这的时候,徐二哥停了一下,徐氏就知道后面肯定有好,她嗔怪地拍了二哥一下:“赶紧说!”
徐二哥呵呵笑:“不过这庄子位置好,矮山上有泉,庄子边儿上又邻着小海道,正合你跟呦呦的心意。”
之前徐氏跟娘家念叨过女儿跟万员外善守则去海边钓鱼的事儿,当时半玩笑半许愿地说,要是手头宽裕了,能给女儿置办个邻水的庄子,凭借女儿钓鱼的运气,想饿都饿不死。
徐氏没想到哥哥竟然放在心上了,心里感动不已:“真不错,亏得你们留心。”
徐二哥手贱地拽了妹妹的头发一下:“你先别忙感动和高兴,这庄子价钱可不便宜。”
徐氏有心理准备,城里一个破败的院子还得一千六百两,带耕地的庄子定然不会便宜。
她心里开始盘算着手里的活钱,还有哪些能动的财物了。
“不贵,只要一千二百两。”徐二哥看着震惊到失语的妹妹得意一笑。
“真的?这么便宜?”徐氏有点怀疑里面有坑,但二哥也不是傻子,必然是了解过情况才跟她说。
“庄子本身有点问题。”徐二哥看看左右,见家里人都在外头忙活,小声地给妹妹说其中的缘由。
原来这位举人老爷着急忙慌地带着全家背井离乡,也是迫于无奈。
早年间,这举人受过一家人的恩情,那恩人家后来遭难,想让举人庇护家中子女一段时日,结果这举人因为害怕拒绝了。
而今那恩人家的儿子有了出息,即将到滑县上任县令,那举人一方面是愧对人家,另一方面也是惶恐,正好有这么个机会,便想着赶紧走人。
“这事儿在滑县知道的人不少,或是落井下石,或是幸灾乐祸想要压价,那庄子卖了许久,都无人问津,恰巧咱们家想要,他们便想着赶紧处理了。”徐二哥给了妹妹一个眼神。
徐氏秒懂,无非就是扯着虎皮做大旗,既震慑了对方,也安了对方的心。
“你们今儿在这住下,明儿我跟你们一起瞧瞧,看好就定下。”徐氏算计着手里的钱财。
一千二百两,她们母女俩定然是不够。
不过这两个月来,她们收了不少贵重的礼物,哪怕不能拿出去典当,徐氏心里也有底气。
其实高大壮在青山村和云家村投的养殖,徐氏也占了半成。
这是高大壮的有心贴补,也是给予何呦呦这个高家的大功臣的安身之本。
已经落到黑纸白字过了官衙的,往后她只坐在家里就有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