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没人再来给他提亲,加上平宁侯府也没有请媒人上门,这事也就告一段落。
成国公一家为了让刘小姐尽快好起来,很快便重新定了一门亲事,这次定亲后,刘小姐一天天有了好转,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倒霉的事。
皇上得知这个消息,一直忙着批阅奏折的他,难得走到了摘星楼,看着天上的月亮,他的身边是钦天监的官员。
“皇上,将星晦暗,天狼隐隐有犯境趋势。”钦天监监正将自己看到的天象说出来,此时已经深秋,他的额头却还在冒汗,这话说出来,真怕皇上一时生气,将他的脑袋砍了。
“那紫微星如何?”
“紫微星依旧明亮。”
“你觉得这代表什么趋势?”
“臣不知,臣只会看天象,不过臣想只要紫微星依旧明亮,那宵小犯禁也不用担心。”监正哪里敢说自己的猜测,这不是得罪人吗?
皇上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什么也没说。
翌日,几道圣旨从宫里传出来,第一道便是关于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和文官的,皇上在皇宫中设立了文武殿,只要是进了这里面的大臣,史书会为其着书,从此,史书中便有了他们的名姓,并且还能赐下丹书铁券,除去谋反、杀人等严重违背律法的行为外,皆可免除一次死刑。
第二道是关于军队的,任命齐思远、崔殊临和成国公孙子等一众年轻武将前往东南西北四处边关赴任。
第三道则是关于民生的,要求工部督促各州府兴修水利,让百姓受益。
三道圣旨,可谓是在朝堂炸出了不小的水花,皇上要求官员们推选并结合皇上意见选出进入文武殿的官员。
文武殿,这可是文武官员的至高荣耀,只要是进了这里的官员,那就是真正的光宗耀祖,谁不心动,可是这需要有功绩才能表彰,并不是人人都能进。
谁不想在史书中留名,千古悠悠,有多少英雄过客,许多人至死都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名姓,标榜史册的机会,谁都不会错过。
很快,皇上便公布了第一批入文武殿的三位官员,几人都是先皇在位时为朝廷立下过功劳的名将文人,他们或许曾经击退外敌,或许是推行了利于百姓的国策,虽然有的已经离世,可是那都是被众人认可的。
大家都以为皇上会将平宁侯列入第一批,不过皇上却没有这么做,随后第二批的人选也被选上来了,其中只有三位官员,一个是平宁侯,另一个是当年曾经推行新政后来累死在任上的尚书,还有一位是当今户部尚书。
这一次皇上选择了平宁侯和那位累死的尚书。
平宁侯接旨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带着激动的颤抖的,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说明了皇上对他的认可。
不过那些敏锐的文官已经猜到了一些事,皇上让推行新政的尚书进入文武殿,是不是代表着皇上准备重启新政?